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Don't wait in line!

Buy your movie tickets online. Find reviews, trailers, and more at Fandango.
From our sponsors
Asus ROG Gladius 電競滑鼠,集眾家所長之作
Sep 9th 2014, 01:00, by bisheng

4f6c62885c614c8dec529ac9caaa931c 華碩 ROG 玩家共和國產品線,最早從本業主機板、顯示卡做起,到現在儼然已經成為遊戲、電競市場子品牌,橫跨產品類型越來越包山包海。ROG 系列先前曾推出數款 GX 系列滑鼠,價格有高有低涵蓋市場範圍廣泛,但若要說真正嘔心瀝血之代表作,或許是這款新發表的 ROG Gladius。

人體工學設計強調舒適性


▲ Asus ROG Gladius 電競滑鼠。

Gladius 是針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FPS)應用開發,相較於 GX1000 等 GX 系列產品,Gladius 造型設計以強調舒適性為前提最佳化設計。其曲線設計仍然是對右撇子使用者友善,上蓋左高又低能順應手掌自然握持姿勢,分離的左右 2 顆主按鍵,亦有相對應凹陷曲線處理。

至於兩側部位,左側大拇指與右側小拇指握持位置,也都有加入人體工學設計考量,以提供較為舒適且穩定的握持感。相較於上蓋標榜採用特殊鋼灰色塗層,側面則是改為帶有瑪雅圖案的橡膠板配置,除了提供更甚於類皮革漆的觸感,容易清理且變質的問題相對輕微許多。


▲ 滾輪外部附加了層橡膠,加深刻紋處理具有止滑性,至於滾輪下方是 DPI 切換按鍵,狀態顯示燈配置於下方。

Gladius 標示尺寸規格為 126 x 67 x 45mm,重量方面則是 116 公克,整體塊頭和舶來品相仿,算是偏屬於中大型尺寸。筆者個人是不甚喜愛過大的滑鼠,除了些許重量因素外,還有握持掌控度、按鍵按壓感等考量。雖然 Gladius 乍看下不合胃口,實際把玩一小段時間下來,其線條倒是提供很好的貼合度,連掌心也有足夠支撐感。

至於個人可能詬病的按鍵按壓感問題,或許該說它尺寸沒太誇張大,指腹觸及位置的按壓感仍然算良好,不大有異常疲勞的感覺。就整體而言,筆者個人是很滿意其人體工學設計帶來的舒適性,只差在體積對個人習慣來說略大些微(主要是長度部分),沒能獲得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使用體驗。


▲ 左側附加 2 顆功能按鍵,能夠藉由滑動的方式觸及(以大拇指右側碰)。


▲ 右側並未加入其他可定義功能按鍵,可見到大型橡膠板帶有稱為瑪雅圖案的處理。

功能性設計面面俱到

既然是針對遊戲應用開發,Gladius 少不了一些特色功能設計,以期能獲得遊戲愛好者青睞。首先是 USB 線材採用分離式設計,華碩在機構部分加入卡榫以確保連結穩定度,線材拔除解鎖則是配至於滑鼠底部。產品同時提供 2 條線材,除了 1 公尺長度標準線材,還有條 2 米長度的覆加編織網處理。


▲ Gladius 的 USB 線採用分離式設計,可視習慣、需求自由替換。


▲ 標配 2 條線材除了長度差異,其中一條還加上編織網處理。

另外是滑鼠腳部分設計成可替換的形式,華碩開發時考量到便利性問題,滑鼠腳黏貼凹槽留有些許空隙,以方便使用者著手拔除。此外在配件組中亦提供 1 組備用滑鼠腳,如果使用損耗度高,除了向官方加購之外,未來或許也會有第三方廠商推出相容產品。


▲ 滑鼠腳設計為可更換形式,外殼凹槽處預留縫隙以便於拔除,底部另外可見到 USB 線材卡榫鎖。

外部結構設計多為和人體工學相關,內部則是 Gladius 精華所在,移除滑鼠腳能看到 4 顆螺絲,不消幾秒便可以打開上蓋。這是華碩刻意保留的改裝彈性,其左右主按鍵是採用 Omron 製微動開關,並且加入插槽設計,使用者能依個人喜好自由替換。

預設配置微動開關型號為 D2FC-F-7N(20M),官方標榜耐用度高達 2000 萬次,配件中另外提供 2 顆日本製 D2F-01F 可自行更換。此外滾輪按鍵開關亦為使用 Omron 製品,編碼器部分則是來自 Alps,關鍵用料都採用名廠製品,以迎合玩家的喜好。

至於核心部分,Gladius 是採用 6400DPI 光學感應器配置,宣稱每秒鐘可移動 200 英寸(200IPS),並且具備 50g 重力加速度感應器機能。輪詢率 1000MHz、反應時間 1ms,滑鼠包含滑鼠腳與桌面的間隔高度標示為 1.5mm,華碩宣稱即便搭配 4K / UHD 顯示器使用,Gladius 滑動使用仍然犀利、準確。


▲ Gladius 內部結構一覽,最下方局部電路是用以儲存自訂檔的記憶單元。


▲ Omron 微動開關搭配 Alps 編碼器,其中微動開關採用插槽配置,易於自行更換。


▲ 實質配件其中 2 項,分別是滑鼠腳與 Omron D2F-01F 微動開關。


▲ 最後一項配件是體積適中的攜帶保護帶,可容納 Gladius 與 USB 線材。


▲ 總和 7 個按鍵/滾輪得以自行定義功能,畫面左邊則是可見到定義檔創建項目。


▲ 可自訂 2 組 DPI,另外還有加速、角度捕捉、輪詢率等自訂項目。


▲ 上蓋與滾輪等部分的燈號控制,ROG 標誌僅有單一顏色,可設定為恆亮或呼吸燈模式。


▲ 巨集錄製功能介面。

實用,沒有多餘的浮誇機能

就筆者使用習慣而言,個人是喜愛人體工學滑鼠一點,是否針對遊戲或其他應用最佳化,即便有玩遊戲時也不大在意。但是就接觸過的電競類型滑鼠而言,Gladius 人體工學設計確實讓人越用越滿意,即便使用不同握持姿勢、按壓主按鍵鍵帽不同位置,按擊感也多為直接、明確。

此外是滾輪,即便不像一般非電競類中高價滑鼠為四向設計,其滾動阻尼與刻度感、壓到底所需力道,也是相當合乎個人喜好。至於核心 6400DPI 感應器部分,筆者個人顯示器為 24 吋 Full HD 機種,通常設為 2000DPI 左右,游標靈敏度即能滿足使用習慣。

當然了,操作感是相當主觀的一件事,十足因人而異,這部分僅提供給各位參考。Gladius 建議售價為 2,090 元,待通路大量鋪貨上架開賣時,如果有興趣倒是值得去把玩看看。

廠商資訊:

延伸閱讀:

編輯敗家:Microsoft Sculpt Ergonomic Mouse 人體工學滑鼠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電腦王粉絲團

標籤:周邊, 電腦王, 滑鼠, 評測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