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不要把最私密的資料 交給雲端
Sep 9th 2014, 04:57

用戶最基本的資安意識是,我們應避免把最私密的資料託付給雲端,選擇將它「實體化」保存(而非 數位化),或避免儲存在有網路連線的設備上。

雲端,一 個方便又有點危險的地方

最近爆發美國女星私藏裸照從Apple所提供的iCloud雲端儲存服務流出,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遭受駭客攻擊,這也許不是大公司的防禦機制脆弱,而是我們 用戶對資訊安全太過輕視:大企業的資安人員跟攻擊的駭客技術實力相當,這類服務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

Apple遭駭並不是第一次,最近事件在2013年初,facebook、Apple、Microsoft相繼遭受攻擊,公司內部的電腦與軟體系統受到感 染。

2013年底Adobe遭駭,近300萬筆個資外洩。而2014年上半年,Google、LINE、eBay也遭入侵,竊取帳號、盜取信用卡資料, eBay甚至有上億用戶受到威脅。

駭客攻擊 無一倖免

此外,Amazon、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Dropbox,也幾乎無一倖免,知名網路應用企業被駭客入侵幾乎是家常便飯。

自從「雲端」概念開始流行,儲存、計算整合服務逐漸脫離用戶端設備,服務提供者與用戶高度依賴此類網路應用,但對相應資安風險的認知似乎還不夠普及化。

用戶資料 強制放雲端

《科學人》2014年第145期一篇出自美國科技作家、科技電視頻道主持人David Pogue的文章指出,網路應用企業開始將如行事曆、通訊錄、待辦事項、帳號密碼等資料,從原本可以單獨留存在用戶手邊的設備,開始強制轉移到雲端服務裡 頭。

這個情況包含iCloud、Windows8與8.1、Google帳戶等。David Pogue說:「大型科技公司正悄悄而緩慢地逼迫我們把所有的資料託付給他們,那是可怕而危險的發展。」

私密資料 實體化保存

用戶最基本的資安意識是,我們應避免把最私密的資料託付給雲端,選擇將它「實體化」保存(而非數位化),或避免儲存在有網路連線的設備上。

對於電腦與網路保持良好使用習慣,可疑網站與連結要保持警覺、不要完全信賴網路服務(少放重要資料)、時常備份、電腦不安裝可疑軟體、定期更新防護與掃 毒。

記者劉仲書/特稿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