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Kindle Book Deals

We find the best deals on best-selling Kindle books for you. Just tell us which genres you love and we'll do the rest. The best part? It's completely free!
From our sponsors
異常氣候將成新常態
Sep 16th 2013, 02:19

全球各地出現異常氣候

異常氣候顯著影響全球各地,導致的衝擊已經成為全球高度關切的議題,我國長期的觀測紀錄與近年的災難經驗,也明確顯示異常氣候的日益嚴重。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有史以來最熱的12個年頭都出現在最近的15年內。去年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酷熱的前十大之一(表一)。世界氣象組織數據處理應用部主任巴杜爾(Omar Baddour)(1)表示,「每年都有異常氣候,但是同時在世界各地發生異常氣候是不尋常的。澳洲的熱浪,英國的洪水,中東的洪水與廣範圍的暴風雪,以異常氣候災難而言,2012年已是很嚴重的一年。」

從最近各地異常氣候的實況來看,今年全球各地也都陸續出現不正常現象,就連全世界最乾熱的智利阿塔加瑪沙漠,竟然罕見地出現白藹藹的降雪。今年7月中國先暴雨後高燒,沒有一天空檔;中國華南熱死人,而華北則淹死人。7月25日上海飆到40.9℃,刷新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140年的記錄。8月1日全中國有1/3的面積被高溫籠罩,其中南方有43個縣市,最高氣溫超過40℃,四川民眾一個泳池竟塞進12,000多人,場面十分壯觀。8月7日全中國有1/2面積均溫達40℃;浙江奉化甚至飆到43.5℃,創下歷史新高。夏天火烤天氣肆虐中國,將成為新常態?

不獨有偶,今年父親節當天,台北市下午氣溫飆至39.3℃,創下自1896年台北氣象站設站以來歷史新紀錄;同日在挪威發現餓死的北極熊,由於北極海冰快速融化,導致北極熊必須踏上數百公里的旅程覓食,而這隻北極熊被發現時僅剩皮包骨,顯示北極冰融極為嚴重。

去年12月4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8次締約國大會(COP18)杜哈氣候變遷會議(Doha 2012),對近200個國家代表說(2):「氣候異常變成新常態(The abnormal is the new normal )。到處都可看到氣候異常的明顯跡象,從美國到印度、烏克蘭到巴西,乾旱已經大量摧毀全球至關重要的糧食作物。不論貧富,沒有人能從氣候變遷的影響免疫。這是對全體人類-我們生活方式和未來計畫的挑戰。」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今年8月6日刊登的「2012年氣候狀態(State of the Climate in 2012)」報告(3),也指出去年是紀錄以來的10大最熱年份之一(表一),全球有許多地區出現異常氣候,意味著它將是一種「新常態」。

監測二氧化碳濃度歷史最悠久、最具公信力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所屬的夏威夷Mauna Loa觀測站,在今年5月26日的紀錄已突破400ppm,達400.59ppm。美國憂思科學家協會(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的氣候科學家Melanie Fitzpatrick提醒(4),「這是一個警鐘,400ppm意味著氣候系統處在緊迫的實驗狀況下,地球在有人類出現的年代裡,還沒有過這麼高的濃度。如果我們不趕緊減碳,那以後夏季飆高溫、百年一遇暴風雨和大乾旱等,再也不能說是罕見氣候,因為已經變成常態了。」

異常氣候將成新常態(Extreme weather is the new normal)?

現在舉例來回顧近期全球發生「異常氣候」實際情形:

美國:去年3月2日美國中西部及南部8州遭到多達83個龍捲風侵襲,一日之間造成至少33人死亡,許多社區被夷為平地。受災最慘重的是肯塔基州的瑪麗斯維鎮,當地幾乎是一夕之間消失,在1周內龍捲風總數共達133個。去年龍捲風來得似乎較早,原因在冬天氣溫轉趨溫和,冷鋒面穿過熱空氣的機會大增。

去年10月29〜30日超級颶風珊迪(Sandy)襲擊美國東岸(表一),美國紐約、華盛頓、費城和巴爾的摩4大經濟中心,幾乎陷入癱瘓。在美國和加拿大奪走48條人命,在加勒比海地區也造成69人喪生。29〜30日美股休市,這是 124 年來美股首度因氣候因素連續休市2天,紐約證券交易所自911恐襲以來首次關門,是美國歷史上損害最慘重的天災之一,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更甚911。由於颶風珊迪在牙買加、古巴和美國東北部造成嚴重災情,因此世界氣象組織已決定將珊迪從颶風命名表上除名。

美國加州知名風景區「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Yosemite park)」附近,今年8月17日開始發生森林大火,多達50個火點,範圍逾420平方公里,對4,500個住家、旅館和野外露營房屋建築造成嚴重威脅,2,000多名消防隊員投入控制火勢,成為美國西部嚴重的野火之一。從今年1月1日至8月17日為止,美國加州共發生了4,700起野火,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00多起。

美國心臟地帶在一個接一個異常氣候的侵襲下踉蹌前進,無法停下腳步恢復「常態」。去年12月21日美國國家氣象局代理局長佛吉歐尼(Laura Furgione)說(5):「常態已經改變了,我猜。異常就是常態(The normal is extreme)。」研究全球暖化及颶風的科學家,十多年來都曾警告紐約將遭伴隨大型潮暴的颶風侵襲,地鐵無法倖免,去年的颶風珊迪證實了預測;科學家也曾預測全球暖化引發的旱災會造成重大代價,去年全美近2,300個郡宣布農業災損,各州幾乎無一倖免,證實科學家所言不虛。

菲律賓:前年12月颱風瓦西(Washi)侵襲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造成1,268人死亡。依據歷史資料,少有颱風通過該區域,民眾對於12月的颱風經驗不足,且最大降雨發生在深夜,即使降雨尚未超過累積雨量紀錄,仍造成嚴重傷亡。接著去年12月,強烈颱風寶發(Bopha)橫掃民答那峨島,再度引發洪澇和山崩,造成將近1,901人喪生或失蹤(表二)。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接連2年遭遇罕見冬颱重創。寶發颱風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為5級超級颱風,是全球有紀錄以來在最低緯度被評為5級的熱帶氣旋,打破1964年颱風劉易士(Typhoon Lewis)在北緯7.8度被評為5級熱帶氣旋的記錄。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基於風暴造成當地至少逾千人死亡,故將Bopha除名。

澳洲:澳洲在前年光是熱死的就高達約500人,尤其在大都會地區:墨爾本、雪梨、柏斯及布里斯本等大城市承受都市熱島效應,而都市中的弱勢族群:病患、窮苦民眾、老年人等都得面對最嚴酷的高溫挑戰。根據今年7月30日所發佈之《2013年澳洲城市狀況報告》(The State of Australian Cities 2013)(6)指出,到2056年,澳洲超過65歲的人口比例將達到19%,只要變得更熱,熱死的人數將更多達到每年2千人之譜。根據該報告指出,1890〜2013年間,因為火災死亡的澳洲人有842人,水災死亡為453人,但熱死者比前兩者加起來還多一倍有餘的2,887人,顯示全球暖化已造成某些國家的熱力殺傷力超出其他天然災害。

今年澳洲不只乾熱,而且風大助長火勢蔓延,讓野火更難控制。雪梨1月8日氣溫高達43℃,成為史上第3高紀錄,東南部省分最高溫達45℃,加上溼度低,各地不斷傳出野火,就連人口密集的新南威爾斯,都發生上百處野火。澳洲氣候委員會為此發表報告書「憤怒夏季(Angry Summer)」(7),直指異常氣候與全球暖化,就是造成暴熱與暴雨的元凶。

南美及其他地區:南美洲里約熱內盧在去年12月26日氣溫攀升至43.2℃,破191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然而,中東的約旦同時竟出現夾雜著暴雨、大雪、冰雹的風暴,敘利亞難民營也同受遭殃,安曼幾乎被癱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也遭遇同樣難題,經歷了一周暴雨和寒風後,又出現暴風雪,耶路撒冷的積雪達28公分,復活節竟然比耶誕節還要冷。

如上列舉一些近期發生的異常氣候現象,已明顯看出異常氣候在全球各地隨時隨地上演。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拉(Michel Jarra)(8)說:「預測有說,全球這樣的事件會越來越多。」賓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曼恩(Michael Mann)(9)表示:「如果單看其中一個事件,可能會說是『倒楣』,但如果合起來看,就能證實科學家數十年前預測繼續燃燒化石燃料會發生的狀況。就像現在這樣。」

今年8月6日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彙整52個國家,384名科學家編撰之「2012年氣候狀態」(3)指出,包括海平面高度、融雪、海洋熱堆積、北極與格陵蘭冰層融化面積等,不是打破紀錄,就是接近破紀錄。去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新高點,比1993〜2010年的平均值高出3.5公分。證實全球暖化持續發威,異常氣候已成「新常態」。

全球暖化的腳步減緩?

儘管自1850年代人類開始記錄氣溫以來,全球溫度最高的10年都發生在1998年之後(表一),但暖化速度在1980〜1990年代間劇升後,近幾年似乎漸趨緩慢(圖一),這種現象令人費解,因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以中國工業迅速成長而帶頭持續增加中(圖二),如今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度,是上一個冰河期結束前的100倍。而上升幅度從1950年代每年升高0.7ppm,到最近10年來,已加速到每年升高2.1ppm。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曾於今年5月首度超過400 ppm,創下人類歷史新高,更比前工業時代暴增40%。

今年7月20日《冷卻的共識》(A cooling consensus)(10)表示,雖然溫室氣體含量有增無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近15年的暖化速度比更早的20年要緩慢得多(圖一)。地球確實在暖化,但速度卻小於多數科學家所預測。連主張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升溫趨勢的科學家科恩(Nate Cohn),在今年6月18日《新共和》雜誌(TNR, The New Republic)(11)發表文章都承認:「自20世紀最熱的一年,1998年以來,氣溫就不符合電腦反應出的穩定暖化模式了;它們正危險地下降到甚至低於最低的預測。」

近幾年全球暖化的腳步確實較前減緩,讓氣候變遷懷疑論逮住機會,緊咬著全球暖化的「暫停」現象,將之解釋為氣候變遷的科學理論是錯的。1998年聖嬰現象造成全球大幅升溫,從那年之後暖化速度較為緩慢,因此有部分懷疑論者宣稱:全球暖化已經停止,或稱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對氣候的影響並不如過去所設想的大。世界知名氣候科學家韓森(James Hansen)今年5月17日警告(12),別被否定論者「轉移焦點的伎倆」給矇騙了。

英國研究團隊發現(13),事實上暖化腳步減緩的原因,可能是深海緩慢增溫,緩衝了大氣升溫幅度。除了深海的增溫,還有其他重要的因素減緩溫度上升,包括2008〜2009年間太陽極小期(solar minimum)的影響,此時太陽活動較弱,產生較少的熱能。另外,一系列的小型火山爆發也是原因之一,例如2010年冰島的埃亞菲亞德拉火山(Eyjafjallajökli)爆發,火山灰會將太陽光能反射回太空,歷史上重大的火山爆發事件也曾短暫造成降溫。

事實上,溫室氣體已經在我們大氣層中累積數十年(圖二),就算美國與中國人全部一起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可預見的未來地球還是會持續暖化、海平面仍將繼續上升、風暴將更為強烈。德國和西班牙科學家今年8月中表示(14),隨著地球持續在21世紀升溫,高溫和熱浪現象預期將更為嚴重,也更為頻繁,受異常熱氣候影響面積,將在2020年以前增加一倍,2040年以前增加3倍。

如果我們再不關心自己的地球,未來的天災恐怕就不是偶爾出現,真的會變成常態了。我們該如何減緩與調適氣候新常態呢?誠如美國總統歐巴馬於今年6月25日在喬治城大學「氣候變遷」論壇中提出「未來的能源安全戰略」(15)中表示:「壓倒性的科學證據已經不容辯駁。97%的科學家們,包括那些原本在駁斥著數據的學者,都確認地球暖化的問題,人類是元兇。所以現在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在事態一發不可收拾之前,鼓起勇氣採取行動。」去年歐巴馬上任時,曾宣誓2020年以前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比2005年時還要低17%的水平。在2025年時,美國車子的油耗里程率也將提升一倍。

認識新常態性氣候

要認識新常態氣候的情況如何?可以從日本氣候近況窺知一二。今年7月23日東京降下驚人暴雨,7月24日雨過天晴後,立即面對連續2周熱到發燙的高溫,光是一天就有600人中暑送醫。日本總務省說,8月5〜11日,因中暑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救治的人數多達9,815人,比前一周的2,994人暴增了3倍多。8月9日東北地區則因豪雨成災,8月11日又逢熱浪肆虐,全國傳出不少傷亡災情。據氣象廳統計,8月11日全日本共30個地點刷新觀測史上最高溫紀錄。東京今年的「局部型豪雨」發生機率比去年增加60%,最近10年來東京新蓋的高樓多了3倍,樓越高、越多,就越容易帶來局部型豪雨,都會區暴雨釀災,未來恐怕將時常上演,並成為新的常態性氣候。

今年9月4日日本關東地區福島和宮城縣等地,一早就發生芮氏規模6.9強烈地震。另外,繼3日埼玉和千葉縣之後,櫪木縣4日中午接連發生3起龍捲風,大片民宅屋頂整個被掀翻。不只如此,桔梗颱風4日凌晨從九州登陸,雖然減弱為溫帶低氣壓,但因遇上冷鋒,造成共伴效應,滂沱大雨讓九州和四國嚴重淹水,尤其到了傍晚時名古屋整座城市幾乎都泡在水裡。日本在9月4日一天之內同時遭逢颱風、雨災、地震、龍捲風等災害襲擊,可以說是前年311海嘯後的另一種日本「災難日」。

根據1979〜1990年代統計,全球每年平均發生12次7級以上強震,1990年後,平均次數增加為15次,而今年至8月止,全球已經發生15次7級以上強震,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未來發生強震機率「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反觀我國,今年開春以來飽受乾旱之苦,327南投又發生規模6.1強震,父親節當天台北市39.3℃高溫,創下117年新紀錄。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熱浪定義,連續5日氣溫高於歷年最高溫度平均值5℃以上。根據此定義,臺北市須連續5天出現39.3℃高溫,才符合「熱浪」。由於連續高溫對戶外工作者可能造成健康或生命威脅,尤其對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因而嚴重造成健康衝擊,因此熱浪是否也應該被當成「災害」看待?當我國在討論是否放「高溫假」的必要時,中國已啟動「防暑降溫」措施,也就是發放高溫津貼,同時休高溫假,以上海為例,連續3天飆破40℃,即達發放津貼的標準,每個月給200元人民幣,其他省市也有不同的規定。

根據台電觀測數據顯示,全國去年前3季的雷擊次數達17,813次,比前年整年雷擊次數3,454次高出近5倍之多。今年4月6日高屏地區遭到龍捲風襲擊,造成高雄大樹和屏東萬丹等地災情嚴重,氣象局彙整雷達觀測和專家會勘資料研判,這不但是龍捲風,而且還是「多胞胎型龍捲風」,強度等級可能接近「F2」,平均風速超過每秒49公尺,相當於最強的中颱,難怪造成這麼大的災情,這也是我國氣象史上首度出現多胞胎龍捲風。今年8月8日下午台北出現39.3℃破紀錄高溫後,接著天氣迅速變化,從大熱天到下大雨,然後8月18日突然冒出潭美颱風,位置就在我國家門口。從上述這些現象可以推論,全球暖化使間熱帶輻合區(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悄悄往北推近我國一些。

8月22日輕度颱風潭美快速輕掃過北部海面,卻在中部地區帶來強降雨,造成台中、彰化與南投等地區處處淹水。不到一星期後,於8月28日又有康芮颱風暴風圈輕掃我國東北部和北部,但受強烈西南氣流影響,導致29日凌晨到清晨間在嘉義以南非警報區的災情反比北部警報區還嚴重,因而被稱為「禿頭颱」,造成自強號列車8月31日清晨在枋山2號隧道口撞上土石流,造成車廂分離出軌。

潭美、康芮颱風連續接力,尤其康芮颱風過境甩尾的暖溼西南風更巧遇今秋第一道冷鋒,引發暴雨灌全國,南部5都泡水裡,各地紛紛傳出災情。9月1日屏東縣來義鄉一處山坡走山;彰化「江南花園城」社區,28戶房屋傾斜、大規模龜裂,100多名住戶連夜撤離。9月2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毀滅性土石流」形容基隆民宅滑動災情,而八斗子巨石滑落,差點砸到車子的驚險畫面,更讓全國國民驚呼,這些都將是我國未來氣候「新常態」?

主要國家與機構採取減緩氣候異常策略

為因應異常氣候的衝擊,金援機構龍頭世界銀行董事會今年7月16日同意新的能源方針,限縮火力發電廠的貸款標準至「極為特殊的條件」。而歐盟的主要信貸提供銀行歐洲投資銀行,也配合歐盟的能源政策,引進碳排放標準,今後將只有碳排放減至550gCO2/kWh以下的電廠才符合貸款資格。汽電共生或生質燃料發電都符合這個標準。

德國將在2020年前徹底重組能源供給,電力方面從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到其他再生能源將占25〜30%。與之前相較,2000年時為6.3%,而2006年時為12%。核電廠因存在廣為人知的危險性,並不包括在德國政府氣候保護理念中。德國作為主要工業化國家及世界出口的領導者,已經成功將經濟成長以及溫室氣體排放脫鈎,以經濟現代化結合自然生態保護、有效運用自然資源,並保留自然的再生能力。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今年6月25日在喬治城大學「氣候變遷」的論壇中提出「未來的能源安全戰略」(15),表示「我絕不會讓你們這一代和未來的世代,生活在一個已無可救藥的受詛咒星球!」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未來將秉持經濟增長與地球保育兼顧的原則,採用更多節能方針,減少汙染能源、轉向綠能經濟、提升硬體抗災能力,並領導國際間這場對抗異常氣候的戰鬥。

歐巴馬宣稱新的預算將要求國會終止對石油公司的賦稅減免,轉而投資未來導向、製造乾淨能源的公司。美國安特吉公司今年8月27日說,有40年歷史的佛蒙特洋基核能發電廠,因為成本高,且無法與便宜的天然氣發電廠競爭,將於明年停爐。核能發電占美國總發電量20%,核電廠除役在美國很罕見。

中美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終於今年7月10日在對抗氣候暖化議題上達成共識,將從碳排量最大的幾個來源著手減碳,包括重型車輛、製造業和燃煤電廠。協議中也強調雙方要增進能源使用效益、收集及管理溫室氣體相關資訊,並提倡輸電網路從再生能源取得更多電力。中國國務院今年8月11日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將節能環保產業視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環,到2015年時中國節能環保產值要達人民幣4.5兆元(約新台幣22兆元)。

日本排名世界第3大擁有核電國家,目前有50座核電機組,產出電力高達4,958萬瓩,占總發電量23.8%。受前年311福島核災影響,日本已於去年9月14日決定新能源戰略,目標在2030年代實現零核電,日本近半世紀來以核電為主要能源的政策終於大轉彎,改為致力普及太陽能、風力等綠能。日本提出廢核電之宣示,是2003年比利時通過廢原子能法將於2025年完全廢除核電機組運轉,德國、瑞士等國繼之,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廢除核電的國家。

結論

目前全球1年增加的溫室氣體濃度超過2 ppm,在自然條件下,實際僅每1萬年以上才會增加1 ppm,因此人類必須大幅改變行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不要讓它增加這麼快。我國雖於去年6月25日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內容包括: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等8個調適領域,並且提出因應調適策略及落實執行的推動機制與配合措施。然而依德國看守協會(German watch)與歐洲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去年12月3日公布2013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 2013, CCPI 2013)(16),在全球約200個國家中僅58個資訊較充足、因應氣候變遷行動較明確的國家納入評比。我國今年整體得分為49.4分,分數微增0.4分,但總排名卻較去年落後4名至第52名(表三),幾乎吊車尾,中國則上升至第54名。

CCPI為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程度、歷年部門別CO2排放趨勢、再生能源、效率及氣候政策等5大面向,共15項指標項目進行評比。我國要在CCPI有表現,須從法規建制、整體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等大處著手,除整合政府各部門外,並應進行跨界合作。我國若不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提出更積極政策及作為,我國排名即將落後中國。

我國因地理與地質因素,地震及颱風發生頻繁,洪水、土石流及山崩等災害潛勢地區遍及全國,極端氣溫與降雨將更加劇災害發生之頻率及規模,並成為「新常態」。颱風在家門口形成的機率增加,乾旱或降雨強度增強,即或是輕颱,帶來的降雨強度與總雨量恐非過去所能比擬,而有「小颱風大豪雨」的感覺。異常氣候形成原因錯綜複雜,尤其人類無法終止溫室氣體排放,目前氣象預報人員對氣候極端事件的預報更難準確。尤其無可否認我國當前河流管理,沒有統一事權,更缺乏專業與宏觀之整體規劃。長期以來山坡地又頻遭濫墾濫建、違法開採砂石、水利工程偷工減料等弊端不斷,治水難獲有效,每雨必淹、災情不絕,治水預算如同拋進河裡,國人生命財產如何獲得保障?

未來應如何調適氣候新常態,值得政府與國人深思。尤其政府更有責任提出調適氣候新常態政策,有效減緩其災害。氣候異常是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急迫挑戰,儘管我國目前仍被排除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外,政府仍應呼應全球嚴訂對抗全球暖化政策,並引領全民以具體行動落實。成功的能源與氣候政策也將是成功的經濟政策。我們承擔在國際社會中,但人人都習慣坐等他人行動果實,我們必須改變態度,養成從個人開始做起以因應氣候新常態。

參考文獻

(1)世界氣象組織數據處理應用部主任芭杜爾異常氣候看法

http://www.zoominfo.com/p/Omar-Baddour/1188992425

(2)聯合國秘書長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8次締約國大會演說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12/04/us-climate-talks-idUSBRE8B217F20121204

(3) 2012年氣候狀態(State of the Climate in 2012)

http://www.ncdc.noaa.gov/bams-state-of-the-climate/2012.php

(4)美國憂思科學家協會Melanie Fitzpatrick對大氣CO2破400ppm發表看法

https://www.commondreams.org/view/2013/05/14-4

(5)美國國家氣象局代理局長佛吉歐尼對氣候新常態看法

http://www.polarbearsinternational.org/news-room/news/extreme-weather-new-normal

(6)《2013年澳洲城市狀況報告》(The State of Australian Cities 2013)

https://www.infrastructure.gov.au/infrastructure/mcu/soac/index.aspx

(7)憤怒夏季(The Angry Summer)

http://climatecommission.gov.au/wp-content/uploads/130408-Angry-Summer-report.pdf

(8)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拉對氣候新常態看法

http://www.theguardian.com/theguardian/2012/dec/18/weekly-review-2012-weather-environment

(9)賓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曼恩對氣候新常態看法

http://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2/feb/17/michael-mann-climate-war

(10)《冷卻的共識》(A cooling consensus)對全球暖化看法

http://www.realclearpolitics.com/2013/06/21/global_warming_a_cooling_consensus_310184.html

(11)《新共和》雜誌(TNR, The New Republic)對全球暖化看法

http://www.newrepublic.com/article/113533/global-warming-hiatus-where-did-heat-go

(12)氣候科學家韓森警告

http://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3/may/17/global-warming-not-stalled-climate

(13)英國研究團隊說明暖化腳步減緩原因

http://marketspace.thinktosustain.com/2013/07/climate-change-slowdown-is-due-to-warming-of-deep-oceans-say-scientists/

(14)德國和西班牙科學家今年8月中表示

http://www.iop.org/news/13/aug/page_60872.html

(15)歐巴馬喬治城大學「氣候變遷」論壇演說

http://www.georgetown.edu/news/obama-old-north-2013.html

(16) 2013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13)

http://germanwatch.org/en/download/7158.pdf

表一:依據NOAA今年1月16日發布資料,全球最熱的十年都發生在1998年之後,去年排名第10,NASA則認為排名第9。

表二:2012年各類重要自然災害事件,造成人員死亡人數統計表,含颶風/颱風、寒流(cold wave)、水災、地震及雪崩(Avalanche)等,共9,330人死亡。

圖一左:1880〜2012年間全球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圖一右:1950〜1980年的平均溫度為基點,氣溫在1970〜1990年代中期急劇攀升,近15年升溫趨勢減緩;2012年為史上第9高溫(NASA)

圖二:NOAA-ESRL今年8月5日發布夏威夷Mauna Loa觀測站觀測大氣CO2資料,今年7月CO2濃度為397.23ppm,去年為394.30ppm,前年為392.42ppm(CO2now.org)。

表三:德國看守協會與歐洲氣候行動網公布2013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我國今年整體得分為49.4分總排名第52名,中國則第54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