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Don't wait in line!

Buy your movie tickets online. Find reviews, trailers, and more at Fandango.
From our sponsors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Jul 8th 2014, 01:00, by qhua

Fdaacb01d99c0f71f3c4a364c484bf37 微星 Gaming 系列主機板起源在 Intel Z77 晶片組世代,歷經後續 Z87 晶片組的改良,再到 Z97晶片組的集大成產品,目前產品線中屬 Gaming 9 AC 最為頂級,也是微星在主機板上的顛峰之作,將音效部份發揮至極限,將改變一般使用者對於內建音效堪用的看法,微星這次顯然下過一番苦心。

主機板不再只是主機板

隨著 Intel 將以往超頻功能鎖死後,主機板廠商可以發揮的行銷重點就缺少了一項。一般人可能會發現在 P55 晶片組時,廠商大力鼓吹多相處理器電源迴路,但到了 Z68 晶片組之後就逐漸少了這類型宣傳口號,反而開始主打網路晶片、音效晶片等功能,以往高階主機板上的超頻性能指標從此不復見。

這個主要原因也得歸咎於超頻型態的改變,非 K 系列除了不能調整倍頻之外,連帶因架構改變,外頻也沒有辦法大幅度超頻。第一代 Core i 外頻可大幅度調動的傳統並沒有交接給新產品,隨之而來的是僅 K 系列擁有較大幅度的可超頻空間,但超頻樂趣僅止於倍頻有調整空間,外頻調整空間小而變得無趣且耗費鉅資。

這時候廠商也看準了超頻不再是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的主因後,將矛頭導向主機板附加價值上,如本來就在主機板上的三巨頭:音效、網路、第三方儲存裝置晶片,廠商漸漸將這些以往不曾作為主打項目的次要賣點提昇地位,隨之而來的則是越來越豪華的音效設計、高階網路晶片,還有更高速的儲存裝置介面。

Gaming 設計理念

不同於華碩 ROG 系列多面向的客群,微星 Gaming 系列只著重遊戲部分,在處理器電源迴路上並不是以極限超頻的規模進行設計,但也並非完全不能超頻,僅只是沒有 OC 系列的功能多、細。

這麼做的用意則是降低主機板成本,同時也將售價壓低,讓僅只是需要單一功能的消費者,能夠以更低廉的花費取得更實用的功能。當然這一點對於廠商與消費者還有其他競爭對手之間,存在一個無形的壁壘,產品定價是個問題,功能性與競爭對手間的差距是另一個問題,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則是最終的問題。

▲微星 Z97 Gaming 9 AC 採用黑色系主視覺。(點圖可放大)

12 相處理器、1 相記憶體供電迴路

在處理器供電迴路上,Z97 Gaminng 9 AC 採取 12 相數位電源迴路設計,藉由 Intersil ISL6388 這顆 6 相控制器,搭配 6顆 Intersil ISL6611A 相數倍增晶片,能夠 1 晶片帶 2 迴路。由於 Intersil ISL6611A 內建 MOSFET Driver,所以主機板上不會看到類似於 IR3535 MOSFET Driver 等晶片。

MOSFET 則是採用 NIKO Semi(尼克森)所生產的 1 上橋 PK616BA 與 1 下橋 PK632BA 組成,也是目前微星 Gaming 系列中常見用料,一樣的方案有 Gaming 7 所採用。電容濾波的部份,高壓輸入濾波由 6 顆日系 NCC 270μF 電容,搭配 12 顆 SFC 電感並聯組成,輸出濾波則是 10 顆 330μF 鉭質電容組成。

12V 輸入則是單 EPS 8pin,另外也具備輸入電感,用以高壓濾波,並未採取雙電源輸入設計。不過實探整個迴路設計,12 相迴路加上耐電流的元件設計,應以雙輸入設計為佳,但是由於 Gaming 系列並非以極限超頻為主要特色,所以沒有雙電源設計也尚屬合理。

記憶體供電迴路則是單相設計,主控晶片為 uPi Semi 生產的 uP1504,搭配 2 上橋 PK616BA 與 2 下橋 PK632BA,輸出、入濾波都是 2 顆 NCC 560μF 電容組成,搭配單顆 SFC 電感。

▲黃框:Intersil ISL6388、綠框:12V 輸入電感、淺藍框:高壓輸入濾波電容、紅框:NIKO Semi PK616BA & PK632BA MOSFET、藍框:輸出濾波電容。(點圖可放大)

▲紅框:Intersil ISL6611A MOSFET Driver。(點圖可放大)

▲黃框:uPi Semi uP1504、紅框:NIKO Semi PK616BA & PK632BA MOSFET。(點圖可放大)

PCH PCI-E 通道分配,簡單但具有缺陷設計

各家的 Z97 晶片組上,大多存在一個問題,晶片組原生提供的 PCI-E 通道數不足,僅能以共用甚至是共享頻寬的設計解決。當然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但在以往不常發生的原因在於各家第三方晶片數量不多,並不太會產生這類型問題。目前由於 M.2、SATA Express、USB 3.0 擴充晶片陸續加入,導致了目前通道數量嚴重不足的情形,這也考驗廠商對於裝置間的頻寬分配上的技巧,分配得當使用者使用起來並不會產生太多問題,分配不當則是會造成不小的困擾。

Z97 Gaming 9 AC PCI-E、SATA 6Gb/s、USB 3.0 切換關係:

PCH 原生 6 條 PCI-E 通道

PCI-E #1 接 Killer E2205 提供 GbE 網路

PCI-E #2 接 ASMedia ASM1061

PCI-E #3 接 ASMedia ASM1042

PCI-E #4 接 Intel AC 7260 提供藍牙、無線網路

PCI-E #5 接 ASMedia ASM1184e,分配給 3 條 PCI-E x1 插槽

SATA6G #5、6 接 Quick Switch 轉 M.2,或者藉由子卡轉為 SATA Express

USB 3.0 #5 接 ASMedia ASM1074

USB 3.0 #6 接 ASMedia ASM1074

可以看到切換關係簡單並不複雜,但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 PCI-E #6 怎麼不見了,原生可是 6 條 PCI-E 通道,這部份純粹是微星沒有將該通道啟用。具體原因編輯猜測設計上原先打算導入 USB 3.1 晶片,該晶片需 2 條 PCI-E 通道連接,而最終產品並沒有辦法搭載該晶片,故最終出現這個通道空餘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說通道分配簡單但有缺陷設計,原因在於 USB 3.0 的設計問題,可以看到微星取了 2 個 USB 3.0,連接 ASMedia ASM1074 這顆 USB 3.0 Hub 晶片,提供 I/O 背板上面的 6 個 USB 3.0 埠。也就是說這 6 個埠將會分別共享 USB 3.0 5Gb/s 頻寬,而原生的 USB 3.0 則是全數用於前置面板上,問題即在這裡。當使用 USB 3.0 硬碟擴充盒的時候,甚至是多項設備時,接入 I/O 背板因結構上為 Hub 設計,效能並不會較高,微星並沒有預留 2 個原生 USB 3.0 埠在 I/O 背板上則是較大的問題。

▲PCI-E 插槽可用頻寬為 x16、x0、x4 或者為 x8、x8、x4,全數頻寬皆由處理器所提供。(點圖可放大)

▲提供 8 個 SATA 6Gb/s 或者 6 個 SATA 6Gb/s,加上 1 個 M.2。(點圖可放大)

▲背板 I/O 提供的輸出、入介面眾多,但 USB 3.0 埠皆非晶片組原生。(點圖可放大)

下一頁:音效處理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電腦王粉絲團

標籤:零組件, 電腦王, intel, cpu, 主機板, 評測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