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進入bank 3.0時代後,民眾甚至不必要有電腦,只要有智慧型手機,動手滑一滑即可匯款、買賣股票、申贖基金、買保險,都可以一指搞定。金融業者指出,過去只要會用網路銀行,多少可以感受到便利性,因為轉帳、匯款、繳款就不必跑銀行,透過網路銀行可以不出門就「通匯全世界」,但這畢竟還要透過電腦、且要會用電腦的人才會用,對於一般年齡稍長或者不太會用電腦的人還是有「距離」。
但智慧型手機出現後,可真正「金融生活隨身走」。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因為智慧型手機幾乎人人會操作,沒有年齡的限制,過去不可能帶著17吋、19吋的螢幕到處走,然手機螢幕可放大可縮小,也沒有網路的問題,老人、小孩都會用,當進入銀行3.0之後,一定可以以使電子交易比重大大提升。
券商主戰場 拉上雲端
劉宗聖說,目前透過網路交易比重最高的還是在證券商的股票交易,因為證券的部份是屬「交易流」,至於銀行的網路交易是屬於「金流」,大家使用上會謹慎些;而投信偏向於「資訊流」,這三者的性質並不太一樣。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現今透過電子下單比重佔總交易比重約3成左右,不過,已有證券商如國泰證券自然人客戶已近有8成是使用電子下單,因此,券商經紀業務主戰場早已拉到「雲端」;銀行的金流,除了便利之外,民眾更重視安全,因此,其發展原本就會比證券商慢些。投信投顧推廣10年的電子商務部門,電子交易所占的比重還不及總交易1成。
而產壽險電子交易發展最慢,因為考量到道德風險問題,現在只有部分產險可以網路下單投保,而且還只能作「半套」(因為網路買保險後還要親簽將紙本傳回),因此,即使產險業者也只有少數業者有網路交易,其比重甚至不到1%。
然在金管會大力支持下,各金融業電子交易比重有機會大大提高。
投資問題 靠手機解決
至於投信,劉宗聖表示,投信未來推出智慧手機的APP,其功能已不再只是淨值揭露或者基金申贖功能而已,投信可以透過這個介面跟客戶作更多的互動,作為售後服務之用,如理財活動報名,投資人問題也透過該平台快速獲得解答等。
然而投信業者所企望的遠景是台灣投信有朝一日可以像中國餘額寶一樣。大陸天弘基金去年才聯手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不僅點燃了大陸互聯網金融的熱潮,也在短短一年之內,讓天弘基金已經超越華夏基金,已成為大陸資產管理公司的新霸主。至於在餘額寶成立後的一年當中,大陸互聯網基金產品已超過30檔,資產規模已達1兆人民幣。
儘管,國內投信投顧業不敢「奢想」台灣金管會開放尺度可以比照大陸證監會,但劉宗聖說,只要進入手機理財時代,應可以跳脫目前投信必須要不停地靠募新基金擴大規模才挽留客戶資金窠臼,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人可以多一點互動,及時滿足投資人理財需求。
防止詐騙 成為新功課
不過,業者也提醒,當民眾大量用手機處理個人交易流、資金流的同時,也暴露更多資訊外露風險,面對網路詐騙機率增加,未來民眾恐更要小心謹慎面對推陳出新、層出不窮詐騙手法。
最近被媒體重視且被大量轉載的一則新聞是「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在「網路犯罪全球成本」的報告中提到,「網路犯罪每年造成全球經濟損失高達4,450億美元」,這金額約當台幣13兆2,,000億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的0.8%。
該報告中也提到「全球最大經濟體受網路犯罪影響最鉅,美國、大陸、日本及德國每年的總損失就高達2,000億美元」。因此,當台灣金融業進入銀行3.0時代,也將面對到同樣的問題。
「網路犯罪」,一般人都只想到被詐騙集團騙錢,但是企業損失可能遠超過民眾被詐騙集團所騙的錢。美亞產險金融保險部協理鄭智友表示,以美亞產物保險(AIG Taiwan)之全球經驗來看,與資訊安全有關的損失可能來自不同面向,包含營運、財務、法律以及名譽等,未來如何因應將是企業未來的重要課題之一。
舉二個例子,一家美國大型零售商曾因違反資料安全導致4,500萬筆的信用卡等相關資料被竊取,此事件造成超過1.7億美元的損害賠償金及相關的費用;另一個例子是資安問題可能導致企業形象的損害及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下降。根據統計數據,因違反網路安全而影響金融市場導致平均股價下滑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