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節前,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回到台北住家,區幹事敲門要他領「敬老津貼」一千五百元。嚴長壽堅持不收,區幹事卻表示「這是國家對你的尊敬,不拿白不拿!」
嚴長壽即將發表新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昨天他在聯合大講堂中發表同名演講,舉「政府濫發敬老津貼」為例,認為「台灣不是沒有資源,卻是把資源用錯地方。」
濫發津貼…台灣被麻醉操控了
他表示,把敬老津貼、老農津貼發給不需要的人,是「政客的討好」、也可視為「買票」,台灣人卻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被麻醉操控了」。透過思辨,你可以發現這筆意外之財,「不是政客送給我們的,而是從下一代的債務或從偏鄉的教育補助中拿來。」
嚴長壽說,他們這一代從無到有,為台灣打造出穩定的經濟基礎,「我們都認為是我們為下一代造就了一個更完美、更安定的未來,如果年輕人不爭氣、不把握,那是他們不夠努力的結果。」
但事實絕非如此。嚴長壽指出,這一代的成功是「因緣際會」。他們有人出國留學吸收知識、有人留在國內努力打拚。一九八○年代,這兩股力量匯聚起來,打造「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時期。
弱勢翻身?養出怯戰的公務員
他指出,這個時代給公務人員、老師許多優惠,讓公教人員成為窮人翻身的機會。但過去十幾年,公教人員從「鐵飯碗」成為「金飯碗」,其功能從「弱勢翻身」轉為「終身保障」,造成階層不能流動,也打造出一批怯於挑戰的公教人員。
「台灣已耗盡過去的海外人才存量。過去的資源讓年輕人延畢、遊學,但他們可以給下一代同樣的資源嗎?」嚴長壽語重心長指出,若用上一代的標準做下一代的政策,「台灣會成為下一個西班牙或希臘。」
明明民主…卻在網路學會殘暴
網路也是另一個讓嚴長壽擔憂的世界。「在網路世界只有群聚、沒有導師,不喜歡你發言的人就洗板!」。從二○一一年的挪威大屠殺到二○一三年的波士頓爆炸,他發現,「年輕人明明在一個民主的環境,卻在一個沒有導師的網路世界中學會殘暴」。
「十二年國教」是台灣社會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它空有政策與口號,卻無內涵和方法。」嚴長壽說,網路時代資訊隨手可得,教學方式也必須翻轉,「培養學生發掘問題、自己找答案的能力。」
12年國教…少點課業多點探索
「台灣必須從代工產業走出來!」他表示,「代工」江山已被其他國家奪去,「我們要學的是設計和規畫的創意能力,不再是死背基本答案的能力」。但台灣現階段的教育,卻還是訓練死背標準答案的能力。
嚴長壽說,十二年國教須培養「公民、品格、藝術」三大素養,及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他期許台灣教育「少一些課業,多一點自我探索的空間」,透過思辨看清眼前問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