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參加國民黨的青年論壇,青年黨員問及馬王關係,馬總統答以「我會檢討我的用人風格」,那並不是答非所問。
回到二○○八年大選,當時的國民黨立院黨團戰力十足,而馬英九以七百六十餘萬票當選,那是當前形勢的一個起點。
當時的馬總統雄心萬丈,確實想要好好改革一番;而當時被推出來收拾殘局的蔡英文,也想好好改革民進黨一番。後來的發展,馬英九的改革把自己搞到跛腳,而蔡英文改革不成,反被民進黨同化。因篇幅有限,本文僅論及馬總統部分。
馬總統當時最應該優先改革的,應該是阿扁留下來的公務員貪腐之風,可是在「不宜株連太廣」的大帽子之下,事務官幾乎「照原任」。那是不對的,公務員受法律保障,但官職不是,貪官不換掉怎麼改革?
總之,馬英九的改革重點乃轉向國民黨內,重點則放在消弭地方派系。地方派系當然不會束手「被改革」,於是立委承受最大壓力。也因此,原本是國民黨主力作戰部隊的立院黨團,乃鮮少入閣成為政務官,但他們卻應該是最熟悉「扁八年」政務發展的一群。而馬政府只能從校園裡借將。
這些校園來的爺們,也莫不想要有所作為,可是對內搞不動公務員,對外搞不過立委,漸漸就成了(青年黨員指出的)「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
東漢末年,外戚大將軍何進想要誅除宦官,袁紹第一個挺身而出,領了五千御林軍殺進皇宮。宦官們求告何太后,何太后出面要何進「不必株連太廣」,於是收兵。袁紹力勸斬草除根,何進不聽。
後來宦官謀誅何進,何進問袁紹該怎麼辦,袁紹這時已經曉得何進的作風,不再自告奮勇衝鋒,乃建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宦。」這一招非但沒保住何進的腦袋,還引來了董卓之禍。
馬主席改革地方派系不成,每遇選舉卻還得跟地方派系妥協,因而地方派系對馬英九既不滿又不甩,而馬總統令不出中央,「改革對象」乃只能朝向王金平。
此所以青年黨員問「馬王關係」,而馬總統答以「用人風格」的原因。時至今日,整個馬政府內部,已經都是「瞭解老闆作風的袁紹」,國民黨內則已經沒有「挺身而出的袁紹」,這就是馬總統用人作風招致的結果。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