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xtor 原定去年推出 M6 系列固態硬碟,結果因故再三推遲,直到今年初才陸續釋出 M6S 、 M6e 等產品。其中又以 2.5 吋、 SATA 旗艦機種最受矚目,也就是將用來取代 M5 PRO 的 M6 PRO ,更拖延到 8 月才正式發布。
姍姍來遲沖淡了新鮮感
M5 PRO於2年前相近時間點上市,可謂打響Plextor品牌的重要一戰,進而吸引玩家期盼下一代產品的到來。Plextor改朝換代時程規劃,倒是和Crucial以往策略相仿,並不急於年年推出變化有限的新品,然而一出手就要讓玩家有絕對購買誘因。從這角度來看,儘管M6系列看似拖延許久,還算符合Plextor產品更新步調。
雖然這麼說合情合理,拖太久總難免產生些缺憾,控制器乃至於附加功能性,是M6 PRO所面臨的挑戰。基於相同的Marvell設計方案,這2代產品差異化說來有限,因為控制器同為88SS9187。88SS9189是從88SS9187修改而來,在Marvell產品線定義中屬於相同世代,除了強化資料處理效率,亦擴增附加功能性。
儘管Plextor將它定義為個人用旗艦機種,過去甚至意圖跨入商用電腦市場,其功能性設計卻沒能跟上競爭對手步伐。規格表中並未見到IEEE 1667、TCG Opal 2.0加密標準,以及Microsoft的eDrive功能相容性資訊,與時下最新趨勢背離。另外從電路板線路布局與元件配置來看,它也不具備斷電資料保護機制,因此難以和Crucial與Intel特定產品相抗衡。
▲CrystalDiskInfo:軟體判讀支援DevSleep,亦支援寫入資料量顯示,這些和M5 PRO相仿。
換用最新世代A19nm顆粒
拖太久失去部分亮點,導致M6 PRO幾乎可視為只更換快閃記憶體顆粒,並且強化韌體調校的產物。其快閃記憶體配置如舊,維持採用Toshiba製Toggle類型顆粒,且同樣為19nm製程產品,其中差異是M6 PRO換用新一代A19nm製程顆粒。據Toshiba官方宣稱,A19nm除了耐用度強化之外,傳輸效能也比初代產品更好。
儘管這部分看來也極為雷同,事實上同樣256GB容量版本,電路布局從過去雙面改為單面,也就是M6 PRO所有元件都集中在一面。此外是其顆粒型號為TH58TEG8DDKBA8C,總共動用8顆,單顆容量32GB屬於4CE堆疊、BGA腳位封裝產品,反觀M5 PRO是使用當下看似些許老舊的TSOP腳位封裝顆粒。
▲M6 PRO最終發布版本,並未改採用Marvell小改款的88SS9189控制器,官方表示是因為受制於SATA 6Gb/s介面頻寬,新版控制器對效能的幫助很有限。快閃記憶體則是同為19nm製程,但屬於Toshiba新一代的A19nm製程產品,理論上對於耐用度與效能小有助益。
新增PlexTurbo快取功能
拋開那些利用率有限的功能不談,Plextor自家韌體層強化功能依舊,仍然以TrueSpeed與TrueProtect為首。TrueSpeed背後關聯GC(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Plextor以較為積極處理的設定,來減緩髒碟狀態下寫入掉速幅度。TrueProtect則是宣稱具有提高資料存取正確度,並且降低因演算處理錯誤,對存取效能造成的影響。
新增元素是PlexTurbo,整合在Plextool軟體之中,官方宣稱為第二代記憶體快取。其架構是取用系統記憶體,在智慧型加速引擎技術(Intelligent Boost Engine)控制下,將經常讀寫資料定義為熱檔,暫存於主記憶體用以加速。所附加Write Through Plus功能,帶來斷電資料保護效用,以避免快取資料流失。最後還有Life Extension Mechanism智慧演算法,宣稱能透過資料比對方式,降低固態硬碟不必要的寫入損耗。
效能提升但驚喜程度有限
以下概觀數據比較部分,除了自家兄弟M5 PRO,依價位來看Samsung的840 PRO,是合宜比較人選更為挑戰標竿。相較於M5 PRO,循序存取模式下最高速度明顯提升,讀取甚至達到約552MB/s,寫入則是不俗的493.9MB/s左右,較M5 PRO約讀取522MB/s、寫入444MB/s優異許多。而隨機方面,M6 PRO測得最佳值為讀取550.0MB/s、寫入486.9MB/s,拉開幅度又更為顯著。
這進化同樣在AS SSD Benchmark呈現出來,各項表現皆壓制性勝出,顯示即便控制器相同,顆粒搭配與韌體變動仍具有正面幫助。不過這只是短暫的歡樂,到了PCMark 7部分被打回原形,M5 PRO表現反而超前,尤以Raw模式落差最大。至於PlexTurbo的助益則是極為顯著,畢竟是靠著系統記憶體來加速,但實用性見仁見智,這點不加以比較、置評。
那麼對上普遍被視為指標的840 PRO如何呢?就存檔數據來比較,雙方互有領先,逐一比較下來算是旗鼓相當。較大落差也是出現在PCMark 7的Raw模式,840 PRO與M5 PRO相近,都超越M6 PRO一小段。最後是ULINK的DriveMaster部分,以手邊現有M5 PRO存檔數據來與之相較,結果很明顯是極為相近,M6 PRO並沒有更為突出的表現。
存取性能表現
M6 PRO
M6 PRO PlexTurbo
M5 PRO
Samsung 840 PRO 256GB
讀取
寫入
讀取
寫入
讀取
寫入
讀取
寫入
ATTO Disk Benchmark
Neither
(單位KB/s)
4KB
124142
110587
817598
625966
83492
53248
135587
121493
512KB
538066
489176
2548807
3698148
473014
410272
486957
466265
8192KB
552841
490293
2836050
2048656
522502
444219
528936
511305
CrystalDiskMark 1Fill
(單位MB/s)
Seq
549.8
493.9
3427
3675
484.3
425.1
520.4
482.7
512KB
421.9
481.5
3076
4788
380.3
407.9
447.5
453.1
4K
38.49
113.8
296.1
665.1
25.55
101.6
29.16
125.5
4K QD32
410.8
358.8
686.2
607.9
341.9
283.9
397.3
362.2
ATTO Disk Benchmark
I/O Comparison Random
(單位KB/s)
4KB
121380
111329
724336
634699
120776
112164
133335
120356
512KB
494811
488064
1776411
2783181
430974
447392
389036
471974
8192KB
506481
488064
497102
1261178
450611
451694
408488
511305
CrystalDiskMark隨機亂數
(單位MB/s)
Seq
550.0
486.9
3379
3673
486.6
422.0
512.7
488.0
512KB
422.9
479.9
3074
4768
382.7
408.5
458.9
465.5
4K
38.44
113.3
305.8
669.8
25.54
102.2
29.21
125.6
4K QD32
410.7
360.7
710.2
606.5
335.7
279.3
399.1
363.7
AS SSD Benchmark
(單位IOPS)
16MB
32.85
29.93
136.87
154.48
30.48
26.97
31.35
29.92
4K
9068
25543
56284
80193
5799
17172
6599
27708
4K-64Thrd
98578
78572
491176
1266489
82033
61525
95297
77406
512B
31315
26449
28804
37941
26301
15342
22740
33534
分數
473
455
2358
5508
392
351
448
458
總分
1180
9168
941
1143
PCMark 7 Secondary storage score
5563
5567
5446
5617
PCMark 7 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
7128
7533
5815
7499
亮點有限卻仍為優質選
綜觀而言,M6 PRO硬/韌體層功能性設計,是足以應付個人使用者需求,前述部分短缺並無大礙。其效能相較於M5 PRO,最高讀、寫速度有顯著提升,即便和840 PRO槓上也具有與之匹敵的實力,若是結合PlexTurbo日常使用體驗必然小有驚喜。其建議售價落在高價格帶區間內,可敬的對手無非是Samsung 840 PRO,就端看個人品牌喜好來做抉擇吧!(廖必勝)
DriveMaster 4K隨機寫入測試 單位:IOPS
填滿容量/機型
M6 PRO
M5 PRO
起始
19110
18465
25%
18556
10462
50%
17777
16238
75%
13042
13443
100%
10045
12053
125%
8826
9044
150%
7804
7538
175%
5874
6643
200%
5516
5551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歡迎加入 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標籤:零組件 , 電腦王 , 固態硬碟 , 評測 , 儲存 , 內接儲存
下一則
EA SPORTS UFC: 次世代平台的卓越武打演出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ntel SSD 530 固態硬碟效能實測
去年同時期,固態硬碟價格飛漲了不少,最近終於開始滑落接近先前價格帶。一年的時間過去,近期也出現...
SanDisk Extreme PRO SSD:結構設計再進化,搭載nCache Pro加速技術
SanDisk挾其深厚記憶卡經驗背景,跨入固態硬碟市場已經有段時日,產品各面向表現同樣有目共睹...
8款M.2、mSATA固態硬碟效能實戰:高規格顆粒加持,尺寸小效能不落漆
電腦王先前曾介紹固態硬碟結構中,快閃記憶體顆粒配置與效能關係式相關兩三事,看完前面各家mSAT...
全面窺探8款固態硬碟模組結構:控制器與通訊協定為重點,顆粒則是次要條件
相當程度而言,M.2將會逐漸取代mSATA,成為日後主要規格。但是現階段能採購到的產品,雙方所...
M.2固態硬碟給你1GB/s大頻寬:新介面規格全面解析,採購應用重點大集合
固態硬碟傳輸介面越來越多元,除了最為基本的SATA外,還有mSATA、PCIe、M.2、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