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物價漲漲漲,外食族首當其衝,不僅平民美食牛肉麵一碗破新台幣百元,連自助餐店隨便點 3樣菜一樣主食加一碗白飯,至少都要90元,食物類漲幅驚人。
民以食為天,食物類價格攀高,引起行政院長江宜樺重視,他上週即公開宣示,要將食物類物價指數納入基本工資調整基準,以免食物類價格飆漲影響弱勢勞工生活。
事實上,台灣近來物價上漲壓力的確是來自食物類物價高漲,肉類、水果等食材價格連番走高,也帶動外食費率上漲,讓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跟著往上走。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75%,是近17個月以來新高;其中,外食費漲幅擴大為4.24%,更是近66個月新高,每月增加支出約662元。
外食價格到底漲得有多兇?
依主計總處查價,與去年同期相較,7月外食費中如火鍋類,價格上漲幅度為5.99%,中式餐廳料理價格上漲5.49%,中式麵食漲幅則為5.48%、中式米食價格則調漲了4.83%。
另外如中式早點價格漲4.45%,中式以外料理漲3.93%,至於西式早點價格也上漲了3.86%,即便是夜市國民小吃鹽酥雞、蚵仔麵線、臭豆腐等,價格也都提高了3.84%。
同時,若以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來看,豬肉年漲17.21%,創下近71個月新高,雞肉漲幅也達 9.10%,顯見台灣民眾飲食不可或缺的要角豬、雞等肉食,因疫情延燒及氣候因素影響供需,成為推升外食費上漲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受去年禽流感疫情,比較基期較低的雞蛋年漲21.98%,創下近31個月新高,便利商店一盒10顆雞蛋約60元,不僅上班族女性愛吃、一顆8元的茶葉蛋時常缺貨,價格也蠢蠢欲動。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食費今年來漲幅確實較明顯,不過以月增率來看,第 2季來漲幅從4月的0.92%、5月0.6%、6月0.3%、7月0.19%,一路趨緩,月增幅有收斂趨勢。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是,物價拚命漲,民眾實質薪資卻不如16年前,前5月平均月薪勉強只有5萬219元,102年未滿30歲者平均年收入約36.4萬元,遠低以靠退休金養老退休族群的39.4萬元,也讓低所得家庭及年輕族群對 CPI的漲幅更覺得吃不消,惡化世代對立、貧富差距、啃老族等社會問題,引起行政院長江宜樺對工資調整問題的重視。
官員指出,退休族因為退休金利息、子女奉獻及政府社福措施,收入比還在社會辛勤工作奮鬥的年輕人高,若能解決年輕人低薪問題,應該可以逐步縮小兩者差距。
不過學者則認為,所得分配是長期結構性問題,改善是項大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扭轉,建議可從稅制改革下手。(中央社)
關鍵字: 財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