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社記者莊家宏臺北一日電)民國32年12月1日由中華民國、美國與英國三國元首聯合發表「開羅宣言」,明確協議對日作戰原則,同時昭告全世界,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收復我國所有失土,不僅是先總統蔣公領導抗戰空前的外交成就,更奠定臺灣、澎湖與東北回歸中華民國的重要法理依據。
今天是《開羅宣言》簽署70週年,回顧歷史,自清末以來,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蠶食中國,滿清政府在甲午戰敗後,與日本簽訂極為屈辱的「馬關條約」,強迫清廷割讓臺灣與澎湖群島。民國20年,日本利用「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直到26年蔣公宣布全面抗戰,因日本擁有武裝優勢,雙方國力懸殊,不久我國陷入孤立無援艱苦的困境,但全國軍民為洗雪國恥、上下一心,誓死不屈,以意志力相搏,中華民國一面抗戰,一面建國,實屬不易。
民國3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我國從獨力抗日,加入英、美等民主陣營對軸心國的聯盟作戰,獲得國際大力支持,英、美自動廢除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隨著日本在亞太作戰節節失利,同盟國勝利曙光已現,首先在32年10月31日,中、美、英、蘇四強發表「莫斯科宣言」,確立我國為反軸心國的四強地位。
隨後,為商討戰後遠東局勢,中、美、英三國元首,於同年11月23日舉行開羅會議;會議於26日結束,12月1日聯合發表「開羅宣言」,內容要求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並將竊佔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台列嶼)歸還中華民國,以及朝鮮獨立,透過此項會議,國際更加承認中華民國為世界四強,提高國際聲望。
開羅會議是我國歷史地位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蔣公重要的外交成就。蔣公出席此次高峰會議,雖為四強,但國力最弱,然而蔣公以民族尊嚴為本,相關決策與言行,莫不以國家的前途與歷史地位為重;蔣夫人更在會議上協助蔣公,使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深為敬佩,也使美國總統羅斯福備為推崇。
當時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在開羅會議上,不畏強權,對東北、臺灣、澎湖應當歸還中華民國的主張,與英國代表賈德幹進行嚴正交涉,堅決維護國家權益,對「開羅宣言」的擬訂做出了重要貢獻,更是功不可沒。
關鍵字: 國防軍事 政治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