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NOWnews 今日新聞總覽
Latest news from www.nownew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書訊》焦慮、懺悔、沉澱、療癒… 一個瑜伽女的修行告白
Oct 17th 2013, 06:21, by service.nownews@gmail.com (nownews)

2013年10月17日 14:21

"); $(".story_photo .videoPlay").hover ( function(){$(this).css({"opacity":"0"})}, function(){$(this).css({"opacity":"1"})} ) } //照片區塊出現 $(".story_photo").fadeIn(1000); //寫入第一張照片 var firstimg = $(".story_photo img:first").attr("rel"); $(".story_photo img:first").attr("src",firstimg); $(".story_photo li:not(:first)").hide(); //判斷是否有多張照片,寫入開關 var li_nums = $(".story_photo li").length; var openclose = ' 更多照片 ' if (li_nums > 1) { $(".story_photo .p_switcher").append(openclose); } //控制錨點 if (li_nums > 1) { $('.open_btn, .story_photo img').click(function(){ $('.news_story').ScrollTo(500); }); $('.close_btn, .story_photo img').click(function(){ $('.news_story').ScrollTo(500); }); } else { $(".story_photo img").css("cursor","none").attr("title","");//一張圖時 $(".p_switcher").hide(); } //點擊圖片或開關,展開其他圖片 $("a.open_close").click(function(){ //寫入其他圖片路徑 $(".story_photo img:not(:first)").each(function(){ var imgsrc = $(this).attr("rel"); $(this).attr("src",imgsrc); }); $(".story_photo li:not(:first)").slideToggle(500); $(".open_close span").toggle(); }); if (video_link>0){ // 如果有影音,點圖連到影音頁 $(".story_photo img, .story_photo .videoPlay").css("cursor","pointer").attr("title","點擊觀看影音新聞");//設定游標 $(".story_photo img, .story_photo .videoPlay").click(function(){ var videoURL = $(".story_photo .video_link a").attr("href"); location.href=videoURL; }); } else { //沒影音時,點圖展開其它圖 if (li_nums > 1) {//一張圖以上 $(".story_photo img").css("cursor","pointer").attr("title","點擊展開");//設定游標 } $(".story_photo img").click(function(){ //寫入其他圖片路徑 $(".story_photo img:not(:first)").each(function(){ var imgsrc = $(this).attr("rel"); $(this).attr("src",imgsrc); }); $(".story_photo li:not(:first)").slideToggle(500); $(".open_close span").toggle(); }); } //------------------- });
  • 《無方浪遊-瑜伽女的修行告白》作者瑪莎德千汪嫫(Marcia Dechen Wangmo),美國女性,追隨過許多著名的成就上師,其中包括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並在其座下擔任侍者十七年。(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文/瑪莎德千汪嫫

這不是一本有關成功的書,它是一個以熱情及內省所節錄下來的行者隨記,傳統上我應該告訴大家我在佛法上學習的經歷,我的老師、傳承,我所接觸過的法教,以及我做過的修行,同時說明我閉過幾年的關,來加強大家讀這本書的信心。

然而,因為我完全沒有把上師、傳承、法教以及閉關的功德內化,所以就連承諾我會這樣去做也是一種我慢的表現,因此我要自我隱藏。我要以懺悔做開始。確實,我有非常多幸運的機會能夠在修行道上進步,但怠惰以及負面的一些念頭讓我無法進步。我幾乎放棄自己,但也許我從這些偉大上師處所學到的開示,對某些人是有幫助的。

當然,如果我認真練習的話,這些法教對我都是有幫助的,對我而言,法教沒有任何的妨礙,只是我欠缺練習而已。就算有著得勝的潛力,但尚未發生。作為一位有著願心的瑜伽女,我感覺到自己坦白的觀察,也許可以對某些人有幫助。很多朋友要我把經驗與他們分享,我盡其所能的以純淨動機,將此奇妙旅程的風光,以素描方式獻給讀者。

雖然有著那麼多的失敗及挫折,但我可以肯定這個道路,因為我所學習到的以及我希望能夠揭示的是我們精神的力量,是做為人對自己能力的信心。我們凡夫能夠超越自己的限制及成長,以一種正面的方式來改變。我們可以與自己內在最純淨的基本本性相連結,然後戰勝任何的挑戰。無論我們是誰,我們已經是圓滿而完整的,但我們尚未與這樣的內在潛力相連結。為了治療我們已經陷入低潮及恐慌的破碎自我,我們必須與內在潛能連結上。我這個結論是由經驗得來,不只是個人的經驗,更強烈的是因著我與那些已經掌握了內在潛能的人相處,在黑暗的時期,他們綻放著光明。

你也許會好奇,一個平凡的美國女孩怎麼會踏上這個道路,進入到這樣一種生活型態?我的背景中沒有任何的癥兆或是因素顯示我會傾向心靈生活。事實上,我的早年生活非常平凡及無趣,我甚至認為自己來錯了地方,或出生的醫院弄錯了。我總是覺得自己生活的情境是有瑕疵的,但是因為我沒有任何的參考點,我不知道究竟欠缺了什麼。

我有一個很早的記憶是在四歲的時候,坐在自己家的起居室,我用一種瑜伽的雙盤式坐著,卻發現沒有任何人對我所做的事情感到興趣,甚至沒有引起什麼注意。雖然我覺得有點奇怪,我只是一個孩子,但是我並沒有想太多,也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太久。後來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我有過幾次很難用一般正常方式解釋的經驗。在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我對於俗事生命以及一般的現實生活,絲毫不感興趣。那是一個前嬉皮時代,所以也很難對我早期的經驗或反應下正確的結論。

十七歲的時候,在一家地方的醫院做志工,當我從旋轉樓梯滑下來的時候,有一個天啟的經驗,我希望自己「能夠覺醒」來利益所有的眾生。在沒有任何前兆下,我內心中生起這個崇高的想法。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影響下,我直覺性的產生這個奇妙念頭,很自然的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佛法的修行者。好玩的是,多年後有一天我回到這家醫院,想要重訪我轉化的關鍵場景,我在大廳中走來走去,卻找不到這個樓梯,於是我就問接待員他們是否重新裝潢過這個地方,他說是的,接著我問他為什麼把那個樓梯打掉了,他的回答卻是:「這裡從來沒有樓梯哇。」不管是否有樓梯,我的天啟經驗是非常清晰,而且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因為當年,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或誘因下,我有了覺醒的心意。

後來在各種教法及訓練中,我明白到生命中那一剎那的開放及覺悟,是我整體佛法道路的一部分。回想起來我當年種種來錯地方、不屬於這裡、與別人不同的感覺,以及我童年時一些奇怪的表現,都顯示出我過去生曾接觸佛法。我無法從自己家庭或周圍影響來解釋這樣的感覺;因此我只能說這必然是我過去多生多世以來的一些經驗在此生成熟了。這並不是說我有多特別,事實上正好相反,我一點都不特殊。但是法教上告訴我們,我們此生能夠認識到佛法,必然是我們過去世所帶來的。

在稍後的章節我會談到此生曾擁有的各種不同身分(類似激進學生、嬉皮、馴馬師及環保人士),在這不同時期,好運一直都在,最後終於引領我認識佛法及我的老師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他是這一個時代中最有成就的大圓滿瑜伽行者之一。我無法談論他的證量,但我可以說說他的大慈悲、熱情及謙虛。任何人來到他的面前,就感受到大悲及慈愛。從他的行為,特別是他的開示中,他讓「認識心性」③看起來如此自然和容易,這點是他所有學生們都公認的。他對我們能力的肯定是如此強烈,那是有傳染性的,就像陽光般溫暖,他所展現的愛能開啟我們,這股愛及悲憫是無限的。我們都希望能像他一樣,能具有他的特質,同時又如此謙虛,他的高見解及低姿態是完美的,他的見解和行持是無懈可擊。

真正能突顯祖古烏金仁波切並說明他真誠的人道精神及慈愛,是在他遇見每個人時如何向他們致意。大部分地位崇高的喇嘛在遇見人的時候,會以他們的手,或是拿著一個法器、一本經書、一尊佛像或長壽箭來加持我們。祖古烏金仁波切會以自己的前額與每位來到他面前的人的前額碰觸,這種致意的方式是一種最大的肯定,代表著平等和接納。他完全不在乎高或低,清淨或污垢這些概念。在他眼中,每一個到他面前的人,都是值得尊敬和無分別的禮遇,當他向我們每個人彎腰回應時,他是很喜悅的向所有人表達他的愛。

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開示是大圓滿法教,祖古烏金仁波切是在西藏外第一批傳授大圓滿的上師之一。他的大圓滿教導充滿了睿智,他以甚深的禪定證量,以及準確、清晰、幽默的傳授風格著稱。他的方式是「透過每個人自己的經驗來開示」。他用非常少的語言直指心的本性,揭示出覺醒的自然單純性,讓學生可以碰觸覺悟的核心。他隱居的寺廟是在加德滿都山谷上方的拿吉比丘尼寺(Nagi Nunnery),許多來到這兒的佛教修行者,都因他生命有了改變。

根據仁波切的開示,佛法道路的核心就是連結到我們自己的真實本性,這個道路是一條實際可行的道路,能帶來幸福和快樂,去除負面和悲慘,是一個身體和心靈的高等科學。我們學習檢視行為、行動和它們所帶來的結果,學習探索自己的心是如何作用,而對所揭露的內容不會太情緒化;我們會找到如何判斷什麼是有益及什麼是無益,也能找到如何去信任這份開放性及潛能。然後我們可以實際的與自己本性面對面,並學習如何去保任它。這是我們一直在迴避的,我們已經養成一種無能,就是無法認清自己內在的本性。沒有任何東西比本性更為崇高,而除了內在,此外哪裡也找不到。

如果是這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那個從不可能搞丟的是如何被錯置了?事實上,它從未被遺失過,只是被隱藏起來。在覆蓋基礎狀態上的那層無明沒有被去除前,它會一直被隱藏住。我們有一種根本的需求,就是與自己的本性相接觸,妨礙我們這樣去做的是二元對立的執著心,以及被制約的心理作用。我們所有的經驗都遍藏著一種隱然的不安。一個無意識的觀察者在寫劇本,不了解自己真實內在的睿智,它為了保護及掌握這份無知,製造了各種情境,創造了看似舒適的畫面,以藥物、酒精、禪定、新時代心靈、娛樂、政治及運動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任何能把我們帶離當下的開放性,就成為一種可能的選擇。我們可以花一輩子時間,讓自己在游游蕩蕩中離它越來越遠。我們向外投射自己的自然能量,照顧他人,看著孩子長大,照顧花園,修理房子,工作。這一切都沒有錯,但對於有心靈傾向的人這是不夠的。不能了解到這一點,會讓我們到處找尋答案。矛盾的是:我們需要的只是認識自己內在本性,卻往往從外在下手。

在這本書中,「懺悔」並非在暴露一些八卦消息,而是承認自己的過失及無能依著法教修正行為。透過暴露自己的弱點,我希望能引導讀者探索並正確的投入。這本書的原文副標題是「Experience through Mistakes」(由錯誤中體驗),指的是以比較困難的方式學習,之所以困難,大多數都是因為犯了錯誤,就算人們知道怎麼做比較好或不好,卻依然犯錯。通常我對於佛法也有著好的理解,但在困難的情境下卻無法應用它們。我無法聲稱自己每一剎那都擁有掌握正念的能力,只有當這些困難壓過我的頭,我才會注意並醒過來。

也許從我在道上迷途的地方,可以做為提醒大家的例子,因此我用這本自傳式的導覽,幫助他人也幫助自己。這是一本紙本的鏡子,反映著方法及建言,也是一個對鏡中影像提問的論壇。書中所討論到的每一個主題,都是依循著佛陀教誨的架構。我相信它能引領你看到事情的真相,幫助你審視並驗證自己內在的美,克服負面並找到正向。

首先我們需要研究自己的迷惑,然後找到能去除這個迷惑的工具。我們學習禪定,來開啟治療之路,在這一路上會學習到許多方法,我們會看到自己不再自私並學到關懷。希望我們能了解到自己的敵人就是紛飛的念頭的和覺受,這些敵人是如何吞噬及欺騙了我們,然後我們學會檢驗和戰勝它。

透過簡單的方式來訓練,我們可以瞥見一個超越不快樂的浩瀚開放性。我們學會處理自己的經驗,最終我們會了悟到如何利益他人。這本小書似乎提供了許多,但並無法保證。雖然這樣說,還是有可能做得到,或至少開始這樣去做。這完全要看我們在實踐這些訓練時是否夠努力,以及面對挑戰時是否夠認真。

最後我要說明的一點是,以我這樣一個平凡的背景和成長的經驗,之所以會有別於其他相同背景及經驗的人,是經過多年來涉獵了禪定的練習以及不同的生活型態,我下了決心,要終身投入心靈道路,並由此協助其他人。

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徹底放棄世間的目標及輪迴的追尋,但事情不像一刀兩斷,我將兩種經驗相混。在三十年之後的現在,我依然遊戲於相對世界,同時也未完全認為它是無用的,但至少我已承認沒有任何東西比佛法更珍貴、更深邃及有意義。我對上師、法教以及它們本有價值的信任持續增長,而且是確信的,雖然我無法提供任何奇妙的了悟體驗,但至少我以毫不保留的喜悅獻出這份信任,這喜悅是來自找到道路以及遇見真實指引。佛法確實是最殊勝的禮物,只要我們能打開自心,而且不求任何回報。

(編按:本文取自天下雜誌出版新書《無方浪遊-瑜伽女的修行告白》前言)

關鍵字: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iho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