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偶像明星
過去半年核四、兩岸服貿協議、電價調漲等重大社會政策,因影響台灣社會甚劇,引發輿論正反爭辯,經濟部長張家祝一早接受電台專訪,首度對外坦言「常有挫折感」,對於主持人提到電視政論節目的批評,張更意有所指地說,由於一部分群眾的反對,造成政策推動窒礙難行,對國家發展不利。
回鍋政府部門 感受落差大
張家祝表示,他在8年前離開政府部門,如今回鍋,感受落差大。他說,整體環境對是非不是那麼清楚,社會對政府該做的事,不論是了解的程度,乃至給予的支持,都與8年前差異很大。他更直言,偶爾看政論節目都會心急,急著想澄清看到的錯誤資訊。另外,對於普遍具有共識的政策方向,卻因為少部分群眾的反對而推動不易,對國家的影響非常不好。
燃料成本飆 台電財務缺口
對於周二甫拍版的電價調整案,張家祝指出,台電自民國92年還有累積盈餘,隨後急轉直下至今累積虧損多達2200多億。雖自去年起檢討經營績效,包括和民營電廠修約、調整燃料合約結構、庫存、活化閒置資產等,預估未來5年可省下100億,但仍無法抵銷燃料成本的增加。
台灣人均用電量 亞洲第一
他說,民國92年,燃料成本只占總成本的37%,如今已經來到63%;過去10年,燃料油漲29%、燃煤168%、天然氣100%,但台電電價只漲32%,才會形成台電的財務缺口。張家祝指出,電價太便宜,造成不公平的交叉補貼外,也導致用電浪費。據了解,台灣的人均用電量是全亞洲第一名,但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二低,工業用電是全亞洲第二低、全球第四低,不利國內推動節能減碳的政策目標。
拚績效 先解決政策性負擔
針對外界以放大鏡檢視台電的經營績效,張家祝強調,自己一直要求台電的管理方式要企業化,跳脫國營事業的思考方式,「每個單位都要考慮成本。」此外,電業自由化是未來要走的路,因此現在就要著手解決政策性負擔,包括贊助活動、球隊、社福與公用事業的電價補貼等,考慮退場或改由行政部門編列預算負擔。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2016台北車站美食推薦下午茶推薦台北車站美食(低價位) 台北車站美食餐廳排行榜 台北車站美食推薦2015 台北車站附近美食推薦
gsiho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