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浩然
2015年才開始一個多月,農曆年前,台灣就發生了嚴重的空難事件。看著新聞媒體不斷地播報,看在社會大眾的眼裡,我想,心應該也是揪著的。
死亡,有時候是可預期的,例如長年臥病在床親人的過世,有時候卻是不可預期的,例如這次的空難,或者更早幾個月之前的馬公空難、北捷事件或高雄氣爆等。
然而,失去所愛,畢竟是人生摯痛,有些當事人甚至會因此感到害怕,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太過思念,而再也無法回歸正常的生活作息;感情彌堅的另一半更可能會因為生活頓失重心,而對未來感到茫然…。
如何陪伴當事人走過悲傷、失落,的確不是件容易學習的功課。常常,我們的安慰是無助於倖存者或生者走過悲傷。面對預期性的或非預期性的死亡或失落,其所引發的悲傷歷程是有所區別的。
針對生者的情緒反應,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曾經以她的實務工作經驗,建構出人類悲傷的五階段理論,即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來描述許多人面對失落的反應。伊麗莎白認為,悲傷者往往必須經由這幾個階段,才能慢慢釐清自己的感覺,然後繼續邁開步伐,走接下來的人生旅程。
然而我們要提醒的,這並不是說,當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只有一種情緒,而是很可能同時存在著所有情緒。只不過,在這過程中,他們被一種主要情緒所引導,而掩蓋了其它的情緒。同時,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所有的階段或順序發生;而各個階段也不必然是直線進行或依序發生。儘管悲慟者會有其情緒的經驗,但是陪伴他們並不是所謂的專業工作者才能為之。
首先,我們該如何安慰一個毫無預警就失去所愛的人呢?
讓人毫無心理準備的死亡,常是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特別是倖存者或者亡者的摯親好友所受到的衝擊及失落感,甚至可能會因此而遲遲無法走出強烈的否定心態。
關鍵字: 論壇 名家 精選 空難 NOW評論 名家論壇 名家精選 悲傷 創傷 521北捷血案 顧浩然 復興航空墜機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