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教育部長吳思華拋出了調漲學費的政策,馬上引發爭議,高教工會痛批是殺雞取卵,只看到多收學費的好處,不顧教育長遠的發展,不應該把「辦教育」的錢,轉嫁到學生或是家長身上,因為對於弱勢家庭來說影響巨大,中正大學副教授管中祥甚至建置,與其漲學費,不如學習國外,像企業徵收教育捐。
高教工會前理事長戴伯芬:「你不能殺雞取卵,基本上我們必須回過頭來思考,怎麼辦好大學。」
大學學費調漲,高教工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彈。高教工會前理事長戴伯芬:「學校本身在使用教育公共資源時,他們有沒有浪費的問題,因為我們覺得說,不可能學校在那邊亂花錢,然後要把學校的展業,在教育以外的展業這些成本,全部灌注到家長跟學生身上。」
或許換了位置,真的會有了不同考量,曾經是政大校長,吳思華接任教育部長後,拋出學費調漲的政策,他認為政府要投資,企業要幫忙,學生當然也要付出,他也強調漲學費一定公開透明,也要取得校內共識,而且增加高教資源是共同責任。
教育部長吳思華(2014.8.6):「這幾年來,其實對於新聘的教師,或者是新增的教學設備的投資,都停滯了,那對大學的發展,或者是對學生的教學品質,其實是會產生影響的。」
輔大學生:「就已經這麼貴了還要漲,我覺得不知道他們學費到底是要拿去幹嘛,他們應該是要降低學費,培養更多人才,而不是一直漲一直漲,壓迫我們這些學生的未來,平白無故漲,就滿沒道理的,就也沒有特別得到什麼東西,就要多繳錢。」
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年輕世代」,可是一點也不領情,因為主計總處曾做過統計,申請助學貸款補助的學生,2成來自公立大學,換句話說,高達8成的學生,都是就讀學費較高的私立大學,而且這些學生大多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根據統計,高達4成的受訪家庭,月收入不到3萬元,另外4成也不到6萬元,甚至有將近8成的學生,必須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賺生活費。
高教工會前理事長戴伯芬:「我班上的同學,像大三就有7、8成都在打工,所以我們會面臨一個困境就是說,我們辦好教育是要訓練學生,可是我們學生繳了高額學費,進來學校竟然不能學到東西,因為他所有時間要拿去打工。」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第一個是不是政府應該在所謂的高教經費上有所提升,因為我們看到學生越來越少,那學生應該相對享有的國家的資源應該是越多才對,那第二個就是,很多國家他們其實會考慮,像企業去徵(收)所謂的企業捐或是所謂的教育捐,因為這個道理很簡單,很多大學畢業後都到企業去工作。」
即便教育部高教司強調,從2008年金融海嘯到2013年,學費都不曾調漲,這次漲幅最低1.37%,即便沒有超過前一年物價上漲的1.5%,但公立大學一年6萬學雜費,等於要多繳900元,私立大學除了一年11萬的學費外,也要多掏出1650元,這些真的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嗎?
高教工會前理事長戴伯芬:「漲幅來說,大概每個大學可以增加的學費,增加1.37%的話,增加500萬到1000萬出頭,對於學校的效益很低,但是對我們的弱勢家庭跟學生,影響相對很大。」
私立大學有市場淘汰機制,但公立大學多了政府當靠山,資源其實過度浪費,沒有用在「教育」這件事情,再加上少子化的衝擊下,台灣高等教育在戴伯芬眼中,還要面臨「不患寡」,而是「患不均」的危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