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說:「台灣的命運或將由街頭決定。」也就是說,民主制度將擋不住街頭衝擊。此語若果成真,則勢必會有一段亂局出現,那麼,最後會是誰來收拾亂局?
蔡英文說:「學生最後還是需要民進黨。」言下之意,學生將投向民進黨,亂局也就「收拾」了,但這個結論恐怕下得太早。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諸侯聯軍攻打洛陽。聯軍總司令袁紹有意擁立劉姓皇族幽州牧劉虞為帝,以對抗董卓立的漢獻帝劉協,可是劉虞卻嚇得一度想要逃奔南匈奴。
由於討伐董卓的戰事不順,眾諸侯困在虎牢,「日日置酒高會,莫敢先進」。只有孫堅奮戰不懈,與董卓血戰數陣之後,他第一個攻進洛陽。
群雄割據的局面,最後形成鼎足三分,其中一分就是孫堅的兒子孫權,另二分是曹操和劉備——起初都不被看好。而最初聲勢顯赫的袁紹、袁術、韓馥、張楊等人,哪去了?他們都被「收拾」了!而這一批「被收拾」的角色,一言以蔽之,都是「舊思考」,以為還會回到「舊秩序」(所以要擁立劉姓皇族)。
蔡英文想的就是「舊秩序」——非藍即綠。既然學生不可能進入國民黨系統,當然最終還是要靠向民進黨。
但是,一旦民主制度不再能夠解決政治紛爭,舊秩序乃不再能夠收拾亂局。學生想要的既然是「新秩序」,就不太可能靠向民進黨。即使有一些學生加入民進黨,也會跟袁紹一度接受董卓任命為渤海太守,後來仍領著渤海郡的部隊討伐董卓一樣。
三分天下的歷史借鏡是:始終奮戰不懈的會有一分,就如孫堅打出了「品牌」,孫策打下了「市場」(據有江東),孫權保住「市場占有率」(不屈服於曹操);而曹操能得一分,是因為他雖然起初沒有地盤,但是能得到金主衛茲散盡家財資助(有募款能力),又能號召陳留五千子弟起兵(有號召力),而林飛帆等就正在做這樣的事;劉備一度狼狽如喪家之犬,自聽了諸葛亮「隆中對」之後,目標明確—曉得自己要幹什麼,不瞎闖胡打,終於也能占到一分。
最近一年多的民進黨,一心思鴻鵠將至,坐等政權落入掌中(以為非藍即綠)。可是一年多來,事實上沒有一件「正面的事情」可以歸功於民進黨,那跟虎牢關前的諸侯有何兩樣呢?
所以說,蔡英文的結論下得太早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