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前線:廣島、車諾比、伊拉克與福島──核災中的4名醫生(上)──非核紀錄片「從內部被曝中求生」背景知識
■宋竑廣
福島核災後,近3年來,相關紀錄片接連問世,其中尤為讓人關心的主題之一,莫過於核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例如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的「核電影」影展中,以福島縣民健康管理調查之術語為片名的《A2-B-C》,便揭露了部分福島兒童的健康異狀、醫療系統的誠信疑慮,與兒童對自身健康風險的想法;事實上,除紀錄片外,德國公視、BBC等他國媒體,也製作過相關影片,輿論關心的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傾聽災民現身說法之餘,不少人更想知道專家的看法,有鑑於此,日本紀錄片導演鐮仲瞳,拍攝的《自內部被曝求生──四名醫師關於廣島、車諾比、伊拉克與福島的經驗》,從最廣為人知的四處核災切入,網羅在第一線為災民診療的4位醫生的證詞,輔以災區第一手紀錄、醫學圖表與動畫等,為觀眾進一步剖析核輻射如何造成健康危害。作為一種背景知識,以下就片中的4名醫師簡介為開頭,以他們(旗下組織)對輻射健康危害或核災災情的了解為主,為大家做個簡介。
兒玉龍彥Tatsuhiko KODAMA
兒玉龍彥,現任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CAST)教授,東京大學系統生物與系統醫學實驗室(The Laboratory for System Biology and Medicine, LSBM)主任(Director),他曾榮獲1997年「東京科技論壇21」金賞,及1998年第35屆埃爾溫.貝爾茲紀念獎;2011年7月27日於眾議院厚生勞動委員會以專家身分發表演說後,同年12月,被英國科學雜誌NATURE選為「年度十大影響人物」之一。
兒玉龍彥於國會演說,中文字幕。
兒玉龍彥當時在國會近20分鐘的演說有許多重點,在此簡單地做個整理。「從原爆(被原子彈轟炸後的輻射傷害)跟核電廠放出來的輻射劑量,兩者經過1年後的殘存量,有很大的差距,前者會降到千分之1以下,後者至多只能降到10分之1;對於子宮中的胎兒,與孩童來說,因為細胞正興盛地成長、增殖,放射線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即便是成人,身上處於時常成長、增殖的細胞,像是毛髮等部位,容易受到最基本的、由放射線引起的傷害。
在內部被曝的狀況,一般用幾毫西弗來判斷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放射性碘131會集中在甲狀腺,過去X光檢查時用的造影劑(含二氧化釷、有放射性;現在造影劑已不使用這種材質)會集中在肝臟,放射性銫會集中在集尿管結締組織與膀胱,不去看這些蓄積的地方,只看全身劑量檢查沒有意義;在二氧化釷造影劑的部分,它在第1階段先傷害P53基因,之後引起第2、第3階段的變異,這段時間要花上20~30年,將有25~30%的機率會發生肝癌;現在我們雖然知道人體基因的排列方式,但是個體的差異大概有3百萬處不同,也就是說,把每個人視為一樣的個體,不去管個別的差異性,在今天這樣處理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國立生物檢驗中心的福島昭治醫師,在烏克蘭發現有5百個以上的前列腺肥大病例,病人的尿液裡有每公升6貝克的微量輻射,有非常多的P53基因變異狀況,而且處於癌前狀態,雖然我們試圖治療,但還是都發生了增殖性膀胱炎,並且有相當的機率發展成癌症。」兒玉龍彥的這場演說,網路上已有英文字幕版與中文字幕版,與日文逐字稿、還有由他兒子提供的詳細資料簡報。
關於低劑量被曝對人體的影響,據市民媒體Actio報導,他在2013年4月一場「重新思考內部被曝問題」的演講中提醒大家:「藉由車諾比核災,人們才認識到甲狀腺癌患者增加的問題;發現被曝的染色體會增加為三條,即『回文(palindrome)型增殖』,這是基因進行自我修復時出現誤差的結果。
一般人關於低劑量核輻射的認識是,由於DNA會頻繁地進行自我修復,因此基因損傷的危害是微不足道的;其實恰恰相反,眾所周知,DNA自我修復時的酵母反應產生錯誤的機率是普通酵母的1百倍,其中大部分修復錯誤並不像癌症那樣明顯,因此也一直未能引起重視。車諾比核災中,光是在第7對染色體附近產生修復誤差的兒童,就有4千人。從這些經驗認真學到教訓是十分重要的。」
斯莫尼科Valentina Fyodorovna Smolniko
據諾貝爾獎得主、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IPPNW)旗下的車諾比協會(CHERNOBYLCONGRESS)官網,Valentina Fyodorovna Smolniko生於1947年的白俄羅斯平斯克,是一名小兒科外科醫生,在戈梅利州(Homyel)布達卡沙廖瓦(Buda-Koshelevo)區行醫達25年。
1986年車諾比核災發生時,當局指派她支援到布達卡沙廖瓦區避難的病患,因為在受污染地區與撤離區的工作經驗,她被冠以「車諾比核災影響的清算師」的稱號;她是白俄羅斯非營利基金會「車諾比之兒」的分部主席與董事,和德國、西班牙與日本等國的團體合作,幫助超過4,600名布達卡沙廖瓦區兒童到國外休養。
Valentina Smolniko 曾受邀到日本對醫生做專門演講;內科醫師土井里沙與東京電視台記者木下黃太,對此寫下供網友自由轉載的演講筆記,以下簡單擷取重點:車諾比剛過的時候,移居到戈梅利州布達卡沙廖瓦地區的災童,慢慢出現失眠、流鼻血、過敏、失去意識等症狀,特別是流鼻血,為體內蓄積放射性物質的徵兆,眼、鼻,是輻射塵最早影響人體的管道;流鼻血的可能原因包括,直接的黏膜刺激、體內循環的血管壁變得脆弱,或者血小板減少。(編按:在福島核災紀錄片《A2-B-C》裡,一位家長表示,她的小孩大量流鼻血,抽血檢查後,發現血小板大量減少。)
1987年,出現甲狀腺腫大、淋巴結腫大的症狀,戈梅利地區開始做甲狀腺檢查;1988年,開始針對避難居民、消防隊員與15Ci(居里:放射線單位)以上地區居民等3種高危險群調查;1989年,出現白血病與癌症,消防隊員身上則有各種癌症。
在兒童的部分,在1986年3到4月出生的孩子,出現多指症、殘缺、殘障、脊髓分離症等脊髓異常等症狀,孕婦本身也出現肝功能傷害與高血壓等症狀;1991年,出現兒童甲狀腺癌,如果摘除全部的甲狀腺,孩童便不容易回到健康狀態,如果只摘除一邊,儘管不會馬上造成機能低下,但有的案例在成年後會。
從2003年、2006年到2010年對兒童的調查來看,得到慢性病的比例上升,健康的孩子越來越少,例如2003年健康的孩子占46.3%,到2010年只有29.6%;10年前徵兵時,當地25%的少年(約莫事故後出生的孩子)不適合服役,到了2011年春天,有38%的少年完全不適合服役,且就算是去當兵的少年,也有34%罹患各種疾病;Smolniko醫生說:「因為放射性鍶會累積在骨頭的關係,脊髓出問題的變多了,而原本就有關節炎的人變嚴重,骨頭軟化且容易受傷。」
原因可能是這些孩子、第二代被曝者的父母,其身體受到環境的影響,85%的懷孕婦女,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甲狀腺、心臟病等問題,Smolniko醫生說:「年輕的父母們,一般健康狀況都不好,得了很多種病。」擔任過白俄羅斯戈梅利醫科大學校長的尤里.班特卓夫斯基(Yury Bandazhevsky)博士曾透過白老鼠實驗證明,放射線物質會透過胎盤對胎兒產生影響。
Smolniko醫生統計歷年來布達卡沙廖瓦地區的病例,大體上從1985年到2010年,心肌梗塞、惡性腫瘤與先天性障害的比例逐年增加,例如惡性腫瘤,1985年每10萬人有213.7人,2006年為369.3人;儘管Smolniko醫生認為這樣的趨勢很難不跟放射線有關,但政府只承認與甲狀腺癌間的關係。1990年,在先前死亡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首次超過出生率,現在也持續著這樣的趨勢。順便一提,Smolniko醫生的報告還沒有英文版,演講時的簡報則是被譯成日文。(下週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圖說)基輔一間醫院中,醫生正為一位甲狀腺癌症病患進行手術,圖攝於2006年4月6日。車諾比核災發生時,輻射塵讓當地及歐洲許多民眾罹患甲狀腺癌。(圖文/路透)
相關閱讀
【祭馬--綻放生命奇葩的福島核災紀錄片】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839
【核電的替代方案…還是核電?】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287
【「這是一雙看過原爆的眼睛。」】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412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