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顧曉華綜合報導)目前,大陸社會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不穩定因素,以及嚴重的空氣污染,令外資企業對大陸望而生畏,撤資、裁員頻發,外界普遍認為外企在大陸的日子已經變得不好過。
外企在華資本投資放緩
大陸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令企業的經營成本也隨之上漲,以及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等等原因,外企開始放慢對大陸大型工廠和設備的投資。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前11個月,大陸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9%。但是,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只增幅了4.7%,與去年14.5%的增幅比例相差甚遠。
報導中稱,增幅回落的部份原因是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經濟學家Louis Kuijs稱,這種狀況與低附加值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有關,目前人們更願意在柬埔寨而不是中國生產白T恤。
外企在大陸紛紛裁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目前外企在大陸紛紛進行裁員,原因是大陸的經濟增速放緩至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據報導,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將裁減大陸的一部份員工;知情人士透露,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將裁減藥品銷售人員,但沒有說明會裁掉多少人;IBM也將在中國裁員;軟件服務提供商Bsquare Corp.今年10月份表示,將關閉其北京辦公室。
報導中引述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之一萬寶盛華集團(ManpowerGroup, MAN)說,截至今年10月份,該公司追蹤的在華外資企業招聘職位減少了25%,降幅遠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影響涉及從入門職位到高級職位的各個層面。
智聯招聘的首席執行長郭盛(Evan Guo)說,外資大舉擴張的勢頭已經停止。外資企業對大陸已變得更加謹慎。
投資銀行業在華慘淡經營又一年
此外,中國今年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據數據公司Dealogic,今年中國投行收入下降12%,至31.9億美元,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金融危機後,2009年投行業務陷入蕭條期。
對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擴張其亞洲業務的外資投行來說,收入下滑令它們本已黯淡的前景進一步惡化。亞洲投行賺錢的渠道主要有承銷債券和股票、為併購交易擔任顧問以及貸款。
IPO活動及總體股票發行活動的大幅下降已經蠶食了投行來自股票資本市場的收入,這部份收入下滑22%,至12億美元。儘管新股發行回暖,但香港在今年全球IPO市場居第四位,遠遠不及2009-2011年間的水平,這期間香港都佔據了全球IPO市場的頭把交椅。受中國企業在港IPO數量穩定的吸引,許多外國投資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擴大了香港業務。但此後,IPO數量下降,一家公司上市越來越多家投行擔任承銷商的現象屢見不鮮。
以中國企業為目標的外資投行業務的一個亮點一直在債券市場,但就是在這一領域也面臨中國投行日趨激烈的競爭。
外企掀撤離大陸潮
從2011年開始,外企開始大批撤離大陸。《華爾街日報》曾報導,藉助日前發佈的貿易數據、外匯儲備數據和其他經濟統計資料分析得出,截至2012年9月份12個月內(即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約2250億美元(約合1417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出中國,這相當於去年中國GDP的3%左右,說明外企已經紛紛撤離大陸。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12/15/n4034503.htm投行在華慘淡經營又一年-外資撤離成趨勢.html 美東時間: 2013-12-14 15:36:48 P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