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vieboheme (消失在迴轉的路口)
看板movie
標題Re: [負雷] 白日夢冒險王
時間Sun Jan 19 04:19:44 2014
原推文過長, 故用po文回應, 敬請見諒
→ expectations:不覺這部差,只覺你很主觀,有些劇情也沒弄懂.你之前波 01/18 20:28
→ expectations:文批評主角一股衝動沒打包就搭機去格陵蘭找攝影師,說 01/18 20:49
→ expectations:他的信用卡很威(?).光看你把從紐約去一趟格陵蘭講成 01/18 20:50
→ expectations:如南極洲之旅就覺得你很不用心,都沒想過格陵蘭離紐 01/18 20:51
→ expectations:約多近,主角搭直航班機一兩天就可往返,且花不了大錢, 01/18 20:55
→ expectations:普卡就可支付,根本不用什麼威力卡.他沒打包應該是趕 01/18 20:58
→ expectations:著去找行蹤不定的攝影師,否則稍縱即逝.至於後續的跳 01/18 20:58
→ expectations:海跟搭船去冰島則是意料之外,他離開紐約時沒想過. 01/18 20:59
樓上把紐約和格陵蘭講得和北高一日生活圈一樣 (攤手) 格陵蘭距離紐約三千公里, 直飛將近五小時, 都快可以從美東飛到西岸了, 一張單程直飛機票將近五千美元 (折合台幣十五萬) 當然也有超便宜兩千塊不到的廉價航空, 但加轉機要十幾、二十個小時,且班次並不多 (資料來源:一般旅遊及廉價航空比價網) 就算到冰島完全是意外插曲, 旅費只算機票來回、租車、油錢、吃飯...etc. 從美國--格陵蘭--冰島--美國,跑個幾天, 一張普卡的額度我想就算沒爆, 應該也差不多用完了。 (基本上我文章裡寫"信用卡很威"是反諷語氣, 如果有人願意子仔細估華特路上最省可以只花多少錢, 我當然也不反對。) 另外, 就算再怎麼急, 稍微理智的人要飛到一個接近極地的荒涼國度, 都會繞回家花半小時打包行李, 或在路上添購必備品 (尤其華特一開始是個謹慎又保守的人), 電影中的他則從是什麼都沒帶, 從辦公室直衝機場, 也許導演就是想拍出那種不顧一切的熱血感, 但瞬間拋開一些邏輯性的東西, 也讓人稍感突兀。
→ expectations:且你把主角跟金髮眼鏡冰島人相遇那段記錯了,主角就是 01/18 21:04
→ expectations:遇到英文不流利的冰島人(絕大多數都英語流利嗎?),跟 01/18 21:05
我看有影評人寫說去冰島旅行過的人都知道, 當地居民98%以上都能說流利的英文, (大概只有2%的鄉下老人可能不太會說, 他們小時候學的第一外語是丹麥文) 無聊順便google了一下冰島國民英文程度的資料 (請搜尋 "Iceland English level", 前幾個連結就有相關研究報告) 當地的英語水平接近第二語言, 是歐洲國家 (尤其是聽、說方面), 電視廣播上每週播放的英語節目時數佔70%, 比冰島語節目還多, 很多學童沒有正式開始學英文前, 就已經能用英文溝通, 大學內除了人文科系, 幾乎全使用英文課本上課, 主角剛好遇上個連一句英文都講不好的冰島人, 也真的蠻塞的。 (除了冰島之外, 事實上大多北歐國家英文都很好, 85%以上人口都能用英文對話)
→ expectations:他說攝影師在南邊XX鎮,主角以為就在附近箭步之遙,到 01/18 21:06
→ expectations:了崖邊才知道在山谷底,只剩十幾分鐘攝影師要搭機飛離 01/18 21:07
→ expectations:,主角才不得不走下山坡到公路用滑板滑下山谷.至於為 01/18 21:08
→ expectations:何不找金髮男幫忙?那也要人家順路,且車子沒辦法走下 01/18 21:10
→ expectations:山坡接到下山谷公路,得繞一段路才能下山谷,這就是為 01/18 21:11
→ expectations:何金髮男開車會比主角慢到山谷小鎮.且金髮男把erup- 01/18 21:12
這就有趣了, 華特遇上一個語言不通的人, 光看他指個方向就知道是"箭步之遙"? 一般人不熟路況又沒有交通工具, 華特遇上有開車的當地人, 連試著問都不問, 就傻呼呼地自己衝過去, 這時就難免質疑他腦中在想啥 另外, 華特也是沿著一般公路溜滑板過去的 (直接沿山坡滑下去會死人吧) 至於汽車為什麼開得比他慢, 我就沒有深究...
→ expectations:tion講成erection是追到山谷小鎮才說的,不是一開始亂 01/18 21:13
→ expectations:講.他追主角是要救他,否則他原本要逃離. 電影本來就 01/18 21:14
→ expectations:有戲劇性,否則就不叫電影,什都如願百分百合現實就只 01/18 21:15
電影要有戲劇性我不否認, 但是如果明顯是為了達成某種戲劇效果, 而弱化主角智商或是劇情合理性, 這就不是一個高明的劇本。 (君不見一堆恐怖片受害者自投羅網時被觀眾狂罵腦殘...)
→ expectations:能看紀錄片. 你前文提到片中太多置入,出現不少品牌, 01/18 21:17
→ expectations:這沒錯,但我個人覺得如刻意把生活中常見的品牌遮掉反 01/18 21:18
→ expectations:而不真實且做作,畢竟生活中就是常見那些品牌.不知你 01/18 21:18
→ expectations:是否知道Life雜誌好幾年前倒了,Kodak好像去年也破產 01/18 21:19
→ expectations:了.片中主角坐在大樓前底片狀水池旁,水池上邊浮現 01/18 21:21
→ expectations:Kodak 400(型底片)字樣,等於是在對那個底片年代致意 01/18 21:22
→ expectations:及懷舊,而紙本媒體Life的倒閉則跟底片年代消逝的意涵 01/18 21:23
→ expectations:與命運雷同與相關. 01/18 21:24
數位潮流下對Life、Kodak致敬都顯而易見 (我也知道現實中Life雜誌老早倒了) 這幾種和主角職業與劇情有直接關係的品牌我認為無傷大雅, 但其他諸如e-Harmony網站、Cinnabon肉桂捲、Papa John's披薩...etc. 就真的太明顯牽強而令人生膩。 你能想像國片中男主角大老遠跑到西藏或雲南, 展開了一趟追夢與心靈成長之旅, 結果在當地看到台商開的鬍鬚張魯肉飯 (隨便舉例) 於乎回憶起年輕時曾在店裡打工的青春而感傷起來嗎? 又或者是主角好不容易歷劫歸來, 來接機的人竟是奇摩交友的客服人員, 然後兩人相偕去吃最夯的Krispy Kreme甜甜圈, 順便說了句 "嗯,這是我人生中吃過最美味的東西。" (只差沒像楚門的老婆一樣轉向鏡頭伸拇指說讚) 美國觀眾看到這幾段, 稍微敏銳的應該會有倒彈感, 當然商品置入在美國影視中是司空見慣, 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出現, 但用的好不好、自不自然, 也要看編導的技巧 (通常在這種大型電影中能讓你清楚意識到品牌名的, 背後通常免不了金錢或其他交換形式, 不然劇組其實可以隨便用一個不存在的牌子...)
推 minihouse:樓上,原PO好像沒有說這部差耶....還有你可以回文..... 01/18 22:26
這部片我是給普雷, 沒有一面倒的把它說得一無是處, IMDb上我給7分 (應該算是6.x四捨五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80.173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