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2年參加SWPA時與Sony高層談到了高階隨身機的必要條件,包括了以下三大要素「高畫質、小體積、大光圈」,也只有這樣才能與其它品牌做出區隔,但其實在當時RX100的開發早已經完成,只不過還在保密階段所以不能透露任何消息,而是試探性的先問問小編對於時下隨身機的看法。為什麼我對這段訪談內容印象如此深刻呢?因為同年六月發表的RX100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隨身機的既有印象,搭載一吋感光元件且擁有f/1.8的大光圈,論畫質及隨身性可說是完勝市面上的口袋型DC。在RX100問世後也代表RX家族的誕生,同年世界上最小的數位全片幅相機RX1也接著登場,雖然價格不是一般玩家負擔的起,不過優異的畫質卻是深受用戶們青睞,在市場還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隔年RX100改版順勢推出RX100M2,重點在於加入Wi-Fi及NFC功能,提供熱靴座及可翻轉螢幕,另外感光元件也換上背照式CMOS,不過廣角端不夠用還有取景彈性受限依然無法滿足大家。而這些問題我從RX100M3身上獲得解答,因為全新的RX100M3搭載一顆等效焦距24-70mm f/1.8-2.8的廣角大光圈鏡頭,同時內建伸降式電子觀景窗與180度翻轉的自拍螢幕,藉此吸引專業族群與喜愛自拍的美眉,雖然價格比前代高出不少,但的確有其價值,且這回小編同時借到RX100M2來做比較,對RX100M3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了!
從RX100到RX100M3的外觀皆是採用金屬材質以及黑色塗裝,且三代以來的「長x寬」皆相同,只差在厚度不一樣而已,巧合的是一代比一代要厚,RX100M3的尺寸來到101.6 x 58.1 x 41.0(mm),平均每一代厚度約增加3mm,話雖如此RX100M3依舊不改口袋機本色,可輕易放入褲子口袋;因為是金屬機身的緣故,含記憶卡和電池的重量來到290公克,但還在合理範圍內。如果嫌手感不佳的話,還可以另外選購AG-R1蒙皮握把,裝上去後手感不僅能有顯著的提升,整體看起來也更有質感,只不過塞入口袋時會有點卡卡的。
變焦桿一旁設有自動對焦輔助燈,作動時會亮起橘色燈號,在光線不足時可以派上用場。
從RX100記取到的教訓,RX100M2及RX100M3的蔡司標誌都採用塑膠片而非貼紙,我想應該有不少消費者都是衝著卡爾蔡司名號而來的吧!
RX系列裡採用一吋感光元件的機種包括了RX100與RX10,唯獨RX100在當時使用一吋Exmor CMOS,後續推出的RX100M2及RX10皆改用了有效畫素2020萬的Exmor R CMOS,也就是背照式感光元件,在微光環境下擁有更出色的作業能力,雜訊抑制的表現也更好。新一代的RX100M3同樣是搭載一吋的Exmor R CMOS,但卻不是與RX100M2、RX10同一片,因為有效畫素來到2010萬,另外搭載新一代的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對畫質應該有所幫助,稍後也會有RX100M3與RX100M2的比較。
RX100M3最受關注的便是這顆全新的蔡司鏡頭 Vario-Sonnar T* 24-70mm F1.8-2.8,雖然望遠端從100mm縮水到70mm,但廣角端終於擴增至24mm,室內拍攝更為靈活,風景照拍起來也更有氣勢;廣角端的最大光圈維持在f/1.8,望遠端等效焦距70mm時也有f/2.8的水準,同焦段下的光圈不僅比RX100M2更大,甚至超越一堆1/1.7吋感光元件的機種,此外也內建鏡頭防手震功能,支援靜態拍拍攝與動態錄影。除了有T*鍍膜加持之外,鏡頭本身的用料更是不俗,採九群十枚的光學設計,內含九枚非球面鏡片,其中兩枚還是AA高級非球面鏡片,可有效縮減鏡頭的體積並維持出色的畫質,去年推出了RX10也只擁有單枚AA高級非球面鏡片,可見得原廠對RX100M3有多麼重視,同時這也反應在成本上。
在廣角端24mm時的最近對焦距離為5公分,望遠端70mm時的最近對焦距離則是30公分,應付小花、小草這類的題材絕對是綽綽有餘,若是有生態微距的需求,可能就顯得不夠用了;那麼各位一定很好奇,RX100M3怎麼會有上圖這樣的放大倍率,那是因為這張照片是我中央局部裁切而來的結果,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原圖吧!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4、1/125s、ISO 125、24mm。
各位應該沒想到是那麼小隻的蜘蛛吧!體積不超過一塊錢硬幣,透過這張圖我想表達的是RX100M3的近拍能力在硬體的限制下或許不如1/1.7吋感光元件DC,但是透過裁切所得到的細節與銳利度可是一般DC所無法比擬的,而這也是RX100M3最大的優勢。或許會有人認為上圖畫質會如此銳利是縮光圈的功勞,那麼接下來我再提供多張f/1.8開放光圈的實拍圖給各位參考,請接招!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125s、ISO 125、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2000s、ISO 125、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50s、ISO 800、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640s、ISO 125、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250s、ISO 125、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160s、ISO 125、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8、1/160s、ISO 320、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1、6s、ISO 100、24mm。
RX100M3的光圈由七枚光圈葉片組成,這點與前兩代相同,而單數光圈葉片只要乘上2就是星芒的數量,點開原圖檢視各位就可以清楚看到14道放射狀星芒了。話說傍晚的大安森林公園站還真是夢幻,雖然這天的天空少了點色溫的變化,但建築本身的線條及光影就很迷人,開站那麼久我還是第一次過來,美中不足的就是蚊子多了點,只要一停下來就容易被偷襲;另外用等效焦距24mm的廣角鏡來拍還是顯得有些吃力,但這已經是多數「不可換鏡DC」的極限了,所以我才會選擇在這個位置拍攝。
過去RX100與RX100M2鏡頭內的非球面鏡片皆只有四枚(內含一枚AA高級非球面鏡片),對於變形失真的控制就已經非常出色,而RX100M3在幾乎同尺寸的機身內,居然用了九枚非球面鏡片(內含二枚AA高級非球面鏡片),除了可以減少鏡頭本身的重量以外,對於像差的校正也非常有幫助,在RX100M3廣角端等效焦距來到24mm時,廣角變形這門課題更顯得重要,接著就讓我們看看RX100M3在廣角端與望遠端的變形抑制能力究竟如何。
| 廣角端:等效焦距24mm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從邊緣的線條幾乎看不出桶狀變形的跡象,但我相信這不僅是非球面鏡片的功勞,相機本身的數位修正應該也幫了小忙。
| 望遠端:等效焦距70mm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某些高倍變焦的鏡頭在中望遠端即會出現枕狀變形,好在RX100M3它有只有2.9倍的光學變焦,而且在望遠端也絲毫看不到變形失真的情形。
我想「ND減光鏡」應該是RX100及RX100M2用戶期盼以久的功能吧?!因為RX100M3三代以來的快門速度最高只有1/2000s,若是在豔陽天又想用f/1.8作業的話,就算感光度降至ISO 100還是常常都會遇到過曝情形,我想RX100及RX100M2的用戶應該很常遇到,另外RX100系列又沒有原廠的轉接套筒可外掛濾鏡,所以過去也只能強制縮光圈來避免過曝;但現在RX100M3的用戶總算不用煩惱了,因為RX100M3直接內建ND減光鏡,啟用後可降低三級的快門速度,亦可設為自動讓相機自動判斷適用的時機。以下是ND濾鏡在白天最常用到的場景之一,那就是表現瀑布的流動感,這必須倚賴慢快門才可以達成。
| ND減光鏡:關閉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7.1、1/10s、ISO 80、24mm。
| ND減光鏡:開啟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7.1、0.8s、ISO 80、24mm。
鏡頭外圈的「控制環」從RX100以來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用來變焦或是調整曝光參數,但不知道為什麼去年推出的RX100M2「控制環」會做的那麼緊,需加以施力才有辦法轉動它,好在RX100M3又調整回RX100當初的阻尼感,操作起來也順手多了。
從機頂看上去即可發現RX100M3與前兩代的不同之處,RX100M3取消了RX100M2的熱靴座,但又賦予了什麼新功能呢?
哇勒!RX100M3居然內建電子觀景窗,而且還是垂直伸降式的,小編首次看到官方釋出這規格時,一度還以為自己飾眼花,怎麼可能一吋感光元件、2.9倍光學變焦、f/1.8大光圈的口袋機居然還塞的下「電子觀景窗」,Sony啊~Sony~我真是猜不透你啊!我好擔心牙膏一次擠完RX100M4就沒梗了說,總歸一句話...這設計實在是太棒了!在機身的左側除了可以看到NFC近場通訊的感應區域之外,上方的FINDER撥桿就是用來啟動電子觀景窗的開關,在觀景窗伸起的同時電源也會同時開啟,下壓關閉電子觀景窗電源也會隨之關閉,稍後會有影片示範。
電子觀景窗伸起後的下一個步驟就是將接目器拉出,這樣肉眼才能觀看到清晰的影像,可別小看這具電子觀景窗,因為它可是採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解析度達到0.39吋144萬點,擁有100%的視野率與0.59X的放大倍率;另外看到上圖橘色的「T*」了嗎?這具電子觀景窗同時也使用了蔡司T*鍍膜在內,可以降低取景時可能出現的耀光、鬼影情形。
接目器裡頭即內建感應裝置,當肉眼靠近時會自動把影像訊號從機背螢幕切換到電子觀景窗,當然也支援手動切換,可從主選單裡面設定。
有輕微近視的朋友也無須擔心,因為在接目器的上方隱藏著屈光度調節器,可自行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電子觀景窗伸起時的全機正面照,並不會有違合感。
電子觀景窗伸起時的全機背面照,比較麻煩的就是螢幕常常會因鼻頭或是臉頰碰觸而搞得油膩膩,好吧...我承認是我控油能力不佳。
[embedded content]
▲當我在記者會現場才得知啟動觀景窗的同時電源也會跟著開啟,就難掩心中的雀躍...因為這設計實在太聰明也太人性化了,對小編這種習慣用觀景窗構圖拍照的人來說,有絕對的吸引力;另外只要收起接目器將觀景窗下壓,相機電源就會自動關閉,記得點影片看小編的示範唷。
內閃移到正中央後似乎少了點文青感(笑),但這也是不得已的作法,畢竟觀景窗還是適合設計在左邊,因為較符合人體工學。
好在這具彈出式內閃的關節同樣靈活,手動下壓之後依舊可以將燈頭朝上,在室內有機會可以玩跳燈,補光的效果也會柔和許多。
通常閃燈朝上打反射後所得到的光線會比較柔和相對也比較弱,建議可以適時的增加閃光補償。
我想RX100系列會狂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機身質感」,機身小歸小但對於各部位、轉盤、按鈕的設計絲毫不馬虎,光是機頂的兩個按鈕與一個轉盤都是以「同心圓髮絲紋」做處理,就可以感受到原廠的用心了。
RX100M2雖然加入了翻轉螢幕,但角度還是受限在上翻90度、下翻45度,雖然取景的靈活度已經大大乘過RX100,但始終無法滿足玩家們,對已經有RX100的用戶來說,也不見得有升級的慾望;不過RX100M3可厲害了,應該也是Cyber-shot系列的一大突破,首次搭載可180度翻轉自拍的液晶螢幕,印象Sony過去的口袋機都沒有同樣的設計,除了可180度上掀也支援45度下翻。這具TFT液晶螢幕並未支援觸控功能,螢幕的解析度為三吋123萬點,放大檢視影像的細節也沒問題。
只要將螢幕上掀180度之後,不論是選單或是拍攝畫面都會自動轉正。
接著我們請茉晶來示範自拍的握持姿勢,我發現十個女生有十一個喜歡像上圖這種握法,當然除了好握之外直幅的人像照看起來也會比較顯瘦。
RX100M3可不光是可以自拍,選單也加入了新功能,只要螢幕上掀180度便會自動開啟倒數三秒自拍的功能,可以省去設定的時間也可以避免按壓快門而產生手震,這設計還挺聰明的。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2、1/500s、ISO 125、24mm。
果然自拍是要講求天份的...看茉晶自拍的這張也太夢幻了吧!逆光拍攝時恰巧把後方的太陽給帶進來,這些照片可都是機身直出的JPG檔案唷。
機背的按鍵功能大致上都相同,唯獨右下角的刪除鍵在拍攝時可自定義為其它常用功能,同時Fn鍵支援的項目也更齊全,選單與A-mount、E-mount機身同步整合。
機身右側的MULTI多介面插槽同時可用來傳輸檔案、進行充電、另外也支援電子快門線的操作,一旁有Micro HDMI的傳輸埠,Wi-Fi的傳輸晶片則設在機身右側下方的位置。
原廠隨機只會附贈Micro USB的充電線及變壓器,得透過機身才有辦法充電,而這好處就是行動電源也可以隨時補充電力,在戶外臨時找不到插頭也無須擔心。
這是原廠的電子快門線RM-VPR1,可支援拍照、錄影、變焦、長時間曝光(B快門)的動作。例如拍攝煙火這種題材,就是要用快門線才好掌握快門啟閉的時間,也不用浪費時間等待倒數拍攝。
從機底可以看到RX100M3的產地為中國,與前兩代相同。
鋰電池延用原廠的NP-BX1,充飽電後約可拍攝320張靜態照片,這數據比前代要退步了30張,不知道跟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是否有關,因為在HX60V/HX50V身上也有類似的情形。儲存媒體方面,RX100M3支援SD、SDHC、SDXC、Memory Stick Duo規格的記憶卡,如果你有XAVC S錄影需求的話,強烈建議要購買一張SDXC的大容量記憶卡才有辦法成功寫入,因為一般的SDHC速度再快似乎都不支援Sony的XAVC S影片格式,這點千萬要留意。
提供用戶們選配的皮套,看來適用於歷代RX100,有黑色及皮革色可選擇,包起來的時候可提供相機最完整的保護。
購買皮套同時也會附上真皮背帶,可繫於皮套外的兩側。
採壓扣式的組裝方式,瞬間就可以將前上蓋給掀開。
用來鎖住機底的金屬圓盤底部也同樣設有螺牙,無需卸下皮套底座也可以鎖上雲台。
[embedded content]
▲【Sony RX100M3 vs RX100M2】操作反應 & 開關機速度
[embedded content]
▲【Sony DSC-RX100M3】自動對焦速度
[embedded content]
▲【Sony DSC-RX100M3】自動對焦速度
★ RX100M3 vs. RX100M2 廣角/望遠端的畫質比較
|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RX100M3不僅採用了全新的鏡頭組,就連影像處理引擎也搭載新一代的BIONZ X,而BIONZ X的優勢包括雜訊抑制及繞射抑制更出色之外,更重要的還有細節的重現,尤其是影像邊緣的畫質,這點小編在比較HX60V及HX50V時就曾獲得了驗證。
由於RX100M3與RX100M2的廣角端及望遠端皆不相同,所以首先只能選擇性的比較RX100M2廣角端28mm,小編使用光圈先決模式,然後將光圈都設定在f/5,分別拍攝後擷取影像中央及邊緣的部分做比較;影像中央這部分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但一看到邊緣畫質的較量,勝負馬上就出現了,RX100M3在磚牆上的線條明顯較RX100M2清晰,所以這階段由RX100M3勝出。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再來是以RX100M3的望遠端70mm為基準來比較,同樣是光圈先決模式,然後將光圈設定在f/5.6,首先可以看到影像中央的部分,銳利度依然是平起平坐;接著把視線移到右下方的石獅,很明顯RX100M3在影像邊緣的細節還原能力出色許多,如果疑慮請下載原圖來檢視,RX100M2的石獅確實有在景深範圍內,且透過周遭的畫面可以清楚判斷並無受到微震干擾,如果你對畫質挑剔的話,那麼RX100M3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Sony從E-mount開始上下整合A-mount及Cyber-shot的操作選單,一開始難免會有過渡期需要適應,但習慣機身不論拿著哪部相機,都可以很快的操作上手,不會搞得手忙腳亂。
Fn鍵按下後共有12項常用功能可選擇自訂,鏡頭環以及機背上的多顆按鍵也都支援功能自訂。
★ RX100M3 vs. RX100M2 各級感光度的比較 |
RX100M3與RX100M2最大的不同就是最低感光度多了ISO 80的選項,此外最高感光度與多框雜訊消除的範圍則是一樣;RX100M3搭配全新2010萬畫素的一吋Exmor R CMOS感光元件及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我想大家都很好奇它與RX100M2在微光下的高ISO表現究竟是誰勝誰負,接著就讓我們來看下去。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風格設定:標準、高感光度消除雜訊:一般、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RX100M3_各級感光度原圖:RAW JPG
RX100M2_各級感光度原圖:RAW JPG
我們先看看「NR標準」的比較,我自己覺得在「NR標準」這部分,從ISO 1600開始RX100M3才有小贏一點,ISO 12800的時候則是更清楚一些;而在啟用「多框雜訊消除」的功能後可以發現,從ISO 800~25600,RX100M3可以說是壓著RX100M2在打,緊接著是毛球細節的比較。
看到上圖的比較結果其實不意外,因為在去年RX100M2與RX100在比較各級ISO時,表現差不多就是如此,小編皆是採用手動對焦來測試,減少AF錯誤的機會;也因為RX100M3的畫質過於銳利,讓RX100M2看起來就像是沒對到焦,但其實不然唷!從「NR標準」的比較下來看,RX100M3工作值約在ISO 800~1600,堪用值則是在ISO 3200~6400之間。開啟多框雜訊雖然可以有效抹掉雜點,但影像偏軟細節也跟著不見,個人不是很推。
雙機比較時皆是使用光圈先決,以權衡式模式測光測得同樣的進光量,但實際上拍攝出來的結果卻是RX100M3稍亮於RX100M2,過去用RX100M2拍攝人像需要+0.7 EV看起來比較討喜,若用RX100M3大概+0.3 EV就夠了。
★ RX100M3 vs. RX100M2 各級感光度的比較
|
RX100M3有兩種連拍模式,一種是標準連拍每秒最多可拍2.9張,另一種是「速度優先連拍」每秒最多可連續拍攝十張,基本上可連續拍攝個三、四十張是沒問題的,以下有「速度優先連拍」的示範。
由剛出寫真的的小茉莉來示範連續飛吻!!!但要記住「速度優先連拍」無法同時連續對焦唷,不適合用來拍攝移動中的目標。
對焦模式新增鎖定AF的功能,可針對全畫面或是依對焦框的大小來鎖定追焦,在一般自動對焦模式下若開啟人臉偵測的話,會以臉部對焦為優先,而RX100M3的臉部偵測及對焦拍攝的精準度都還不錯,另外跟A6000一樣支援「人眼對焦」。彈性定點包括了三種對焦框尺寸可選擇,這是過去RX100M2所沒有的,且可以任意指定對焦框的位置,當你有近攝需求時非常好用,另外逆光場景用「彈性定點:S」來對焦的成功率也比較高。順道一提RX100M3新增了「預先AF」的開關,因為我在RX100M2的選單一直找不到關閉選項,讓人實在很困擾。
手動對焦輔助開啟後在調整對焦距離的同時,可以放大檢視目標是否有成功合焦,若是不放心的話還可以啟動峰值對焦來輔助,且有強度及顏色可選擇;若是我的話會在錄影時會比較倚賴峰值對焦,因為螢幕再怎麼說也只有三吋大,在戶外強光一照下來很難辨識合焦與否,但若有峰值對焦輔助的話,成功率會高很多。
RX100M3的白平衡功能已經跟A-mount、E-mount新機並駕齊驅了,我個人覺得RX100M3的白平衡比RX100M2更聰明一些,過去只要在在室內且自然採光的環境拍攝,多數情形RX100M2都會誤判成日光場景,拍下來都照片都會偏藍,但我發現RX100M3似乎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這次在類似的環境下拍攝,照片色彩表現都非常正常,不知道跟全新的感光元件是否有關係,總而言之是一件好事。
★ RX100M3 vs. RX100M2 膚色的比較
|
RX100M3的風格設定也比RX100M2要來的齊全,更重要的是有中性風格可以選擇,因為在長期測試下來我發現「中性風格:對比度+1、飽和度+1、銳利度+1」用來拍人像,直出就有不錯的表現,本篇有許多人像的實拍範例皆是套用此設定,分享給各位。皆下來我都是用「標準風格」來比較人像的膚色,擔任麻豆的這位就是茉晶,趕緊來看看RX100M3與RX100M2的膚色表現吧!
RX100M3【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RX100M2【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RX100M3【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RX100M2【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說實話...各位看得出差異嗎?如果是點大圖來看,RX100M3給我的感覺就是很銳利,RX100M2則是粉粉嫩嫩的感覺,但膚色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不像RX100一代與二代那兩種截然不同的調性。
RX100M3依然保有豐富的「相片效果」,但只接受JPG格式儲存,不支援RAW或RAW+JPG,這是比較麻煩的地方,以下是小編常用的相片效果,給各位參考看看。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普普風。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色調分離:彩色。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懷舊相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部分色彩:紅。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高對比度單色。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柔和對焦:大。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縮樣:中央。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水彩畫。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插畫。
DRO指的就是數位補光,可在RAW及RAW+JPG模式下作業,有六級強弱可以自訂,可提升暗部的細節;HDR只能在JPG模式下作業,快門按下會連續拍攝三張照片,最後會得到一張修正前的照片與一張HDR合成後的照片,適合用來拍攝反差過大的場景,接著可以看到拍攝範例。
| DRO+HDR測試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DRO/HDR OFF:看得出來摩天輪下方的牆面全都漆黑一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DRO AUTO:針對牆面的暗部有做了一些修正。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HDR AUTO:整體所呈現出來的亮暗部細節全都超越前面兩張。
| HDR測試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HDR OFF:HDR關閉時,背光的樹幹紋路非常的不明顯。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HDR AUTO:HDR開啟後,樹幹的紋路清晰可見,但要記得使用HDR時的快門速度盡可能維持在1/100s以上,不然手持拍攝還是有機會出現殘影。
我想只要是女生,一定都希望拍出來的照片是粉粉嫩嫩的吧!但這可不只是自拍神器或是手機APP的專利,Sony從早期就有在耕耘這一塊了,RX100M3當然也不例外,內建柔膚效果且有三種強弱等級可以自訂,接著來看看柔膚前後的差異。
柔膚效果:關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柔膚效果:高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景攝影」這功能其實是Sony首創,有趣的記錄方式讓影像變得更多可能,可以拍下遼闊的風景、人數眾多的團體照、或是雄偉的建築;拍攝方式也非常的簡單,只要按下快門平移相機就可以完成,且有兩種寬度與四種方向可以指定,以下的全景照尺寸皆為標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RX100M3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它居然支援Sony最新的影片格式XAVC S,可錄製1920x1080 60p 50Mbps的高畫質影片,超高的影片流量對記憶卡的要求自然也高於一般機種,原廠建議使用Class 10等級的SDXC記憶卡,因為它不支援SDHC的高速記憶卡來錄製XAVC S格式影片,這點還挺麻煩的;除了製1920x1080 60p 50Mbps的細膩畫質誘人之外,更吸引我的還有1280x720 120p 50Mbps的高速影片,也就是說你可以四倍慢的速度來播放HD畫質影片。
也因為小編手上臨時沒有SDXC記憶卡,所以本次測試皆是以AVCHD格式來錄製,畫質為1920x1080 60p 28Mbps,另外RX100M3支援手動錄影功能,錄影期間可自訂曝光參數、變焦及手動對焦、另外可開啟斑馬紋來避開高光過曝的場景。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首次支援PlayMemories Camera Apps,可下載免費或付費程式到RX100M3,例如縮時攝影APP,可讓拍攝題材更為豐富。本身除了可以與行動裝置互傳照片之外,內嵌智慧遙控啟動後,還可以用行動裝置進行遙控拍攝。
上兩張圖是手機成功相機連線,以及檔案複製完成的對話框。
相機傳送影像至手機時,可以設定影像尺寸,最小為兩百萬畫素,分享到設群網站也比較有效率。遙控拍照的內容依舊很陽春,現在Canon、Fujifulm、Panasonic、Olympus的遙控拍照APP都做的有模有樣,不知道Sony打算什麼時候改版。
☆ Sony Cyber-shot DSC-RX100M3‧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
這次的獎品是Sony雲台式防水LED手電筒,名額共有五個。
1.抽獎辦法:只要回覆你對本篇文章的看法即可(請針對主題討論,否則將不具資格)
2.回覆截止日時間:即刻起至2014/06/12 AM10:00
3.抽獎日期:2014/06/13
內文尚在趕工中,請各位見諒!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