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請勿盜文,謝謝。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放首歌在前頭純粹因為最近很喜歡這首歌,寫這篇的時候也是在聽這首。「性價比」這名詞幾乎每個人都在講,簡單去講也不過一句就能了事,甚至一句都算不上,就一個公式而已︰
Capital(價值)/Preformance(表現)=C/P Ratio(性價比)
是呢,也就是這樣而已。
哪有這麼簡單。
我們都知道,價格是個可完全量化的東西,可是「表現」呢?卻不盡然。
「性價比」是一個比率,那性價比的具體數字是甚麼?「性價比」要到多少,才能被之為高?是的,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卻是個不那麼容易回答的問題。
那既然這是個不那麼容易回答的問題,那這就是個有趣的問題了。到底怎樣去評一雙Dress shoes的性價比呢?「整體表現」又包括了哪些部份呢?這可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就我自己的看法,要客觀地(去除個人風格及個人偏好)去看一雙Dress shoes的性價比,主要要看下面幾點︰
一、鞋子用料
二、楦形
三、做工
四、手工含量
而光鞋子用料部份,又可以再細拆成︰鞋面皮料來源、鞋面皮料選位、鞋頭鞋尾硬塊材質、鞋內墊材質、鞋底品質。所以要談一雙鞋的性價比,可真得慢慢談。或許我們該先由不起眼的地方起講,今天就先來談談鞋底吧。
橡膠鞋底那些就不多說了,畢竟商標大多直接打在鞋底,比較出名的基本上大家都認識,今天我們就獨談皮底,畢竟了解的人似乎不多。
皮底很簡單地講,就是用皮革做的鞋底,因為長得像木頭,看著像木頭,也硬得像木頭,所以很常看到有人把皮底叫成木頭底,都已經見怪不怪,懶得吐糟了。可是就如「性價比」三個字一樣,皮底哪有這麼「簡單」就能了事呢。
要講皮底,首先要粗略地將皮底的材質給分類一下,分別是普通皮底,還有Oak bark leather所製成的皮底。這個分別,徹徹底底地影響了皮底的美觀度及耐用度。
普通皮底簡單來講就是比較差的一類,下至佛山鞋,上至C&J Classic collection,都是用普通皮底。而Oak bark leather,則通常只會出現在中高價品牌,或是一些中價品牌的高端產線,如︰Crockett & Jones Handgrade、Alfrad Sargent、Vass、Carmina的Cordovan shoes。理所當然地,Oak bark sole在質量上比普通皮底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生產上的區別,或許大家不一定需要懂,簡單地講的話,就是普通皮底用的皮料,一個月就能出廠了,可是Oak bark leather,卻要用上大半年去製作才能製成。引述一段在著名Blog"Die! Workwear"中的文字,想了解深一點,再去看︰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egins by stripping the animal hide of its hair. This is usually done by hand with a very, very large blade, which is pushed forward away from the shaver’s body. Once the hides have been shaved, they’re hung on frames and dipped into various pit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anning solutions. This occurs daily for about four weeks.
After the hides have gone through an initial surface tanning, they’re put into racks and submerged into another pit that’s half filled with tanning fluids. Shredded tanning agents are also placed between each “rack shelf” and the hides remain in the pit for about six to twelve weeks.
The final step is the oak-bark ground-tanning stage. This occurs in very old, nine-foot deep, oak-lined pits that are filled with a tanning solution and agents such as oak, spruce, and mimosa bark, as well as valonea fruit. The hides are not heated or mechanically moved; they just sit in this solution … for about nine months.
It’s a process that can altogether take up to a year, which compared to other tanning processes that take about a month, can be very costly. The upside to it, however, is that you get a much better leather. The tannins bind and conserves the leather’s protein structures, which makes the leather extremely durable, but also breathable and flexible. It’s also very lightweight and more comfortable to wear. 」
下面是一些Oak bark leather sole的例子︰
既然說Oak bark leather sole的質量,比普通皮底來得好,那麼好在哪兒呢?就我個人的使用心得而言,得出的經驗是︰
1、配Oak bark leather的鞋通常稍稍比普通鞋底輕。
2、Oak bark leather sole較結實,乾燥情況下踩到沙子的話,沙子會直接爆開不留痕跡,而普通皮底卻會把沙子卡著,讓沙子跟回家。
3、鞋底磨損速度Oak bark leather sole明顯較慢。
目前全球生產Oak bark Leather的皮革工廠不過數家,其中最有名的兩家分別是︰德國Joh. Rendenbach Jr Tannery 及英國 J & FJ Baker & Co Tannery。前者的為最著名的皮底材料生產者之一,通常使用JR鞋底的品牌都會留下其JR商標於鞋底,包括︰Vass、Carmina馬臀皮系列、St. Crispin、Meermin(部份產品)等品牌,都會使用JR鞋底。
至於位於英國德文郡的J & FJ Baker & Co Tannery則多為英國鞋廠所使用,如︰Gaziano & Girling、Edward Green、Crockett & Jones (限Handgrade產線)、Alfred Sargent、Herring shoes(部份產品)等。其所生產的皮革種類比較多樣,其產品也經常為英國的皮件品牌使用,我經常推薦的Equus leathe、Terr Dear等,都會使用其生產的皮革作製作皮具的原料。
空口說白話沒甚麼意義,以下我們開始看圖說故事,小弟放了六雙鞋子在台北,其中一雙blake結構的鞋子貼了膠底,沒參考價值。要評估鞋子的磨損情況,我們必需要了解鞋底的「使用頻率」、「使用環境地況」、「使用時氣候」。先自爆一張小弟經常活動的地區的地況圖︰
使用環境︰地區是台北,多雨氣侯。地面以碎石路及瀝青路面為主。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雙鞋,Gaziano & Girling 的Deco Fairbank,鞋底材質為Oak bark leather sole.在他們的廣宣中,也非常強調他們使用的鞋底材質為Real oak bark sole。
幾天前才穿過。這雙使用的時長為一年,使用頻率約為一星期一至兩次,下雨時不穿,總次數為50次以上,幾乎皆在室外環境使用。鞋底情況如下,觸地處表面層黑漆已全數磨掉。
磨損情況如圖,非常平整,只是變得粗糙,沒有任何坑洞。
鞋跟部份亦然。
再來是第二雙,Gaziano & Girling的Hove,來自其Benchmade collection,鞋底材質同為Oak bark leather sole ,使用時長為半年,頻率為一星期兩次以上,幾乎皆在室外環境使用,總次數為50次以上,雨天情況下使用過兩至三次,鞋底曾被我自行使用黑色酒精染料再行補色。
這雙好像沒開過箱,鞋底情況如下。
表面磨損狀況良好,主要耗損情況為磨損,有少量小坑,但幾乎可以忽視。
鞋跟情況類似。
第三雙,Alfred Sargent Miller,來自其Handgrade產線,鞋底材質同為Oak bark leather sole ,使用時長為大半年,自去年四月起。,使頻率為初期一星期三次以上,後慢慢減為一星期一到兩次,幾乎皆在室外環境使用,總次數為50次以上,雨天情況下使用超過十次,其中一次為上海之行,雨天情況下連續使用三天。
鞋底情況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坑洞,這是因為在雨天行走時,皮革泡水會軟化,容易卡進沙子及留坑,這雙曾有在雨天下連續狠操三天的記錄,所以有坑洞我認為是非常正常的。但大家可以注意,待會可以跟普通皮底的例子比對一下,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坑洞都是很小的,鞋底是基本平整的。然後鞋跟狀況比較慘,但我忘了拍,大家可以在上一張圖中看到,放大就可以仔細看了。
再來看第四雙,Enzo Bonafe的Spat boots,材質為普通皮底,使用時長為兩個月(好像不到),幾乎皆在室外環境使用,使用頻率為一星期約一次,或無,總使用次數十次以內,三次雨中使用記錄,鞋底曾以酒精染料染紅。
鞋底情況如下,磨損情況尚可,有一定數量的坑洞,大小不一。
鞋跟情況更嚴重。
特寫坑洞。
亂入一雙Carmina,普底皮底,有雨中行走記錄,使用時長為兩年,詳細不明,上面的坑洞頗為不堪看。
就以上的看圖說故事,我們可以先得出兩個結論︰
一、不論磨損後雅觀度及耐用度上,Oak bark sole都比普通皮底來得優勝很多。
二、雨中行走對皮底傷害較大,盡量避免。
好了,講完皮底的分別之後,我想大家對皮底材質的了解,應該是會有加深一點的。那回到「性價比」這問題上,要說一雙鞋子「性價比」高與低,我們要看不少的方方面面,然而單就皮面材質(之後再開一篇講)、鞋底材質等鞋子用料方面的判斷,其實是可以比較簡單地,去評價一雙鞋子在用料之上去看,其「性價比」是高還是低的。
用低價品牌為例,比方說,Meermin、Allen Edmond、Loake、Grenson這四個價格相近的品牌中,從用料的角度來看,哪個的「性價比」最高?
我會很果斷地回答你是Meermin,再順序排下去是Allen Edmond=Loake>Grenson。
又以中價品牌為例,比方說,Crockett & Jones 、Alfred Sargent、Church's、Sutor Mantellassi這四個價格相近的品牌中,從用料的角度來看,哪個的「性價比」最高?
我會很果斷地回答你Alfred Sargent或Crockett & Jones,順序排下去,後面是Sutor Mantellassi,最後是Church's,只要稍加了解下他們的皮革產地及來源,皮革選位以及鞋底材質,便可輕易地得出這個答案。
而就我的觀點而言,Meermin(部份產品)、Crockett & Jones、Alfred Sargent使用Oak bark sole這一點,無疑是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這篇就先到這了,第二篇的話看我哪天有閒又有心情時再寫吧...不用太期待...
補充︰
我朋友剛whatsapp發來的補充,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