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君編譯報導)在美國,信用分數可決定一個人的財務未來。它不僅可確定您是否擁有良好的信譽以獲得信用卡賬戶、抵押貸款、租公寓或汽車貸款,而且也對您的貸款利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CNN金錢網站報導,智慧信用網站(SmartCredit.com)的消費者教育總監約翰.尤哲米爾表示,信用分數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是您的FICO分數,範圍從300到850不等。780或以上的分數被認為是優秀的分數,將保證您獲得最優惠的價格,而720至780之間也很好,但可能不足以使您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680到720之間的信用分數可以使您獲得信貸,但不可能有資格獲得最優惠的利率,而680或更低的分數將會使貸款很難得到批准,同時您的貸款利率將出奇的高。
為了免於上述情況發生,讀者應避免以下七項常見的信用錯誤:
大量賒賬
成堆的債務從來都不是好主意。在信用卡上大量借款可以提高您的信用利用率,即信用額度使用的百分比。該比率與其他整體債務指標一起決定您的信用分數,約佔您信用分數的30%。
該比率是用月底帳單上收支數目來計算的,這意味著即使您還清每月的借款額度,您的信用分數可能仍舊受牽連。LowCards.com網站總裁比爾.哈德克夫建議查看債務利用率,信用額度的使用不應超過三分之一。
關閉信用卡賬戶
它可能看起來像是很負責任的,但實際上能損害您的信用記錄。因它降低了您應有的信貸額度,恐再次損害您的債務利用率(除非您已經付清信用卡上的借款)。
信用記錄的長度也能影響您的信用分數,所以持續使用信用卡有助於信用分數。哈德克夫說:「每月用信用卡買一次三明治來保持其被使用,然後每月還清。」
但尤哲米爾建議,如果您的錢包裡有很多信用卡的話,關閉其中最低信用額度的信用卡賬戶。
過期支付
您的付款記錄是貸款人查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它佔您的FICO分數的約35%。因此當信用卡、學生貸款、抵押貸款甚至醫生的賬單超期付款時,如果被拖欠的公司將其報告給信用評估局,都能使您的信用分數降低。
個人理財網站MoneyRates高級金融分析師理查德•巴林頓說: 「一兩次拖欠無所謂,但如果是習慣性拖欠就會損害您的信用。」
違約
對於貸款或信用卡,最不能做的就是違約,即您不能付清貸款人借出的額度。最大的打擊來自房屋宣告破產或法拍,它將很容易使信用分數損失100分或更多。
巴靈頓說:「凡是可以歸類為拖欠的都將給您的信用留下巨大隱患。」
開太多的信貸賬戶
雖然擁有一些信用卡對您的分數有好處,但是太多無益。每次您申請貸款或信用卡,貸款人一定檢查您的信用記錄,這通常會使您損失幾點信用分數。申請多張信用卡或貸款,可能提高您的整體可用信貸額度,也可能是警戒的標誌。
巴靈頓說:「如果您不斷增加您的潛在信貸,信用公司將會查看因為累計到一定程度會有風險。所以如果您不能拒絕在郵件中收到的信用卡,那麼可能會拖累您的信用分數。」
沒有信用卡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正在拋棄信用卡,因為他們用借記卡和預付卡代替。雖然這可能讓您沒有債務,但是它不會對您的信用分數有幫助。
沒有任何信用記錄,您通常被認為沒有信用,即您的信用檔案中沒有足夠的信用活動來計算分數。這使許多貸款人認為藉款給您有太大風險,尤哲米爾表示。
尤哲米爾說:「這就像空白簡歷要進行工作面試一樣,貸款人將不得不擲骰子決定您的信用。」
同時它也會損害您的個人信用檔案,其約佔您信用分數的10%。信用檔案也給您機會去積累不同的貸款- 如信用卡,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的管理經驗。
當擔保人
當自己的朋友或親戚不夠標準時,充當擔保人有助於他們取得貸款,但此一作法潛藏巨大風險,且常常導致信用遭到破壞。
一旦成為擔保人,您將對所欠款項承擔同等責任,這意味著任何逾期付款或拖欠都會記錄在您的信用報告上且您的信用分數而也會受到損害。您也可能面臨強制執行甚至法律訴訟。
尤哲米爾說:「當擔保人是坐等災難降臨。」
(責任編輯:張東光)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8/24/n3948230.htm信用分數七大殺手.html 美東時間: 2013-08-23 19:14:49 P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